[发明专利]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51020.8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3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陈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62;G02F1/13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谭佐晞;曹若 |
地址: | 2153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液晶显示 面板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面内切换(In-Plane Switching,IPS)型液晶显示面板及具有该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TFT-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目前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TFT-LCD非常适合应用在台式计算机、掌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便携式电话、电视和多种办公自动化和视听设备中。
液晶显示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组件,传统的液晶显示面板是由一片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基板,与另一片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基板贴合,并在两基板之间再滴入液晶而形成。传统的扭曲向列(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显示面板,因其液晶分子是在垂直于基板的方向上被驱动,其缺点在于视角较狭窄,大约为90°,
因此,之后人们提出了一种面内切换(IPS)型液晶显示面板,因其液晶分子是在平行于基板的方向上被驱动,从而可以使视角提高到甚至超过170°。
近来,因为蓝相液晶分子具有可根据施加的电压的大小而将各向同性折射率转变为各向异性折射率的特性,并且,由于其分子结构决定了采用其的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和广视角,因蓝相液晶分子本身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因而采用蓝相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LED背光支持场序驱动,由此可以省去彩色滤光片,同时,采用蓝相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个基板上无需涂布配向膜对液晶分子进行配向,因而,采用蓝相液晶分子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改善视角、大幅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响应速度的同时可以减少制程、节约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成本。
图1a是现有的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在关态下的部分截面图。如图1a所示,现有的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为一种单边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20以及夹于第一基板10和第二基板20之间的由多个蓝相液晶分子30构成的液晶层,在第一基板10上设置有交替排布的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在第一基板10的背离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下偏光片40,在第二基板20的背离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上偏光片50,并且,下偏光片40和上偏光片50的吸收轴相互垂直。
当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处于图1a所示的关态情况下,位于第一基板10上的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均未被施加电压信号或者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二者所施加的电压信号差值为零,像素电极11和公共电极12之间未形成水平电场,因而在关态的情况下,蓝相液晶分子30保持圆球形。当背光(未图示)从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基板10的一侧入射时,光线经过下偏光片40后,仅偏振状态为垂直于下偏光片40的吸收轴的光线可以通过,而此时的圆球形的蓝相液晶分子30保持各向同性折射率,光线通过蓝相液晶分子30后不改变其偏振状态,之后透过第二基板20至上偏光片50,由于下偏光片40与上偏光片50的吸收轴相互垂直设置,因此光线在通过上偏光片50之后被全部吸收,透射率为零。图1b是与图1a相对应的穿透率-位置关系图,由图1b可见,在此关态情况下,IPS型蓝相液晶显示面板在各个位置处的穿透率均为零,无背光光线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51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表中对SOC内部RTC计时精度的修正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大光圈监控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