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6873.9 | 申请日: | 2010-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义幸;小室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41/14 | 分类号: | F02D41/14;F02D41/1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丹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装置 | ||
1.一种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吸入至发动机内的空气流量的电控节流阀;检测所述被吸入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检测单元;以及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的转速检测单元,并且该控制装置进行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和自动启动控制,该发动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特性存储单元,其存储相对于所述电控节流阀的开阀度的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
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其在进行所述自动停止控制时,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相对于所述开阀度在空气流量增加的方向上有了变化;
特性学习单元,其基于该判定结果校正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从而学习该空气流量的特性;和
电控节流阀控制单元,其基于该学习到的空气流量的特性,按照所述检测出的空气流量成为目标空气流量的方式,控制所述电控节流阀的开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反馈校正空气流量运算单元,该反馈校正空气流量运算单元在进行所述自动停止控制中的空转时,计算所述检测出的发动机转速成为空转时的目标发动机转速的所述目标空气流量,并作为反馈校正空气流量而计算该目标空气流量与所述检测出的空气流量的差分,
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基于所述反馈校正空气流量,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反馈校正空气流量为规定值以下时,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有了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是空转停止控制,在所述发动机转移到空转停止状态之前的空转状态中,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基于由所述发动机转速、随着时间变化而降低的发动机转速轨迹、以及发动机转速的降低速度构成的旋转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旋转参数,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是空转停止控制,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基于所述发动机转移到空转停止状态之前的所述旋转参数,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历史存储单元,该历史存储单元存储每次进行所述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运算的所述反馈校正空气量的历史,
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通过比较该反馈校正空气量的历史与当前时刻的反馈校正空气流量,从而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包括:历史存储单元,该历史存储单元在每次进行所述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时,存储所述发动机转速、随着时间变化而降低的发动机转速轨迹、以及发动机转速的降低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旋转参数的历史,
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通过比较该存储的旋转参数的历史与当前时刻的旋转参数,从而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的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特性变化判定单元根据所述比较结果,判定所述电控节流阀附近的异物的脱落,且当判定为已脱落的结果持续了规定次数以上时,判定为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有了变化。
10.一种发动机的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吸入至发动机内的空气流量的电控节流阀;检测所述被吸入的空气流量的空气流量检测单元;以及检测所述发动机的转速的转速检测单元,该控制装置进行发动机的自动停止控制和自动启动控制,该发动机的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特性存储单元,其存储相对于所述电控节流阀的开阀度的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
特性变化判定单元,其在进行所述自动停止控制时,判定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骤变的情况;
特性学习单元,其基于该判定的结果来校正所述空气流量的特性,从而学习该空气流量的特性;和
电控节流阀控制单元,其使用该学习到的空气流量的特性,按照所述检测出的空气流量成为目标空气流量的方式,控制所述电控节流阀的开阀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未经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687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