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黄矮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67645.3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2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锋;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亿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9 | 代理人: | 陈惠莲 |
地址: | 712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病毒 多重 pcr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病毒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小麦黄矮病毒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的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是,病毒病及其它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大麦黄矮病毒病(Barleyyellow dwarfvirus,BYDV)是一种全球性的病毒病害。每年对世界粮食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大发生时会造成严重减产。在我国,该病主要流行于北方麦区,引起的小麦黄矮病是重要的流行病害。1987年仅陕西和甘肃两省就因该病害的流行损失5亿多公斤小麦,1998年大面积流行发生范围遍及陕西、山西、宁夏、内蒙和河北等多个省(自治区)。为了保证小麦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准确鉴定小麦病害,了解其流行动态,以尽早做好防范措施。因此小麦生产上急需一种较为灵敏、准确和快速的病害检测方法。
早期的检测方:生物学、血清学、电镜观察、核酸杂交和PCR技术都先后用于检测小麦病毒,但是一些传统的检测方法灵敏度不是很高,而且都只针对单一病毒的检测,对多种病毒混合检测时,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试剂。
多重PCR(M-PCR)是在普通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于一个PCR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特异性引物,针对多个DNA模板或同一模板的不同区域扩增多个目的片段的PCR技术。与常规的单一PCR相比,多重PCR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病害,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目前国内有单重和荧光PCR检测BYDV-PAV、GPV、GAV,而在田间经常表现为多种病害复合侵染;并且其症状极其相似,需要用分子方法进行区分。利用单一PCR对多种病毒进行系统检测的工作量较大,因而多重RT-PCR在小麦病害的检测中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本研究针对我国小麦病害发生的现状,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对,摸索和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的条件参数等,建立了能从小麦叶片组织中同时检测BYDV种群PAV、GPV、GAV三种病毒的复合侵染田间样品的多重PCR检测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多重PCR反应同时检测小麦黄矮病种群中PAV、GPV、GAV 三种病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小麦病毒总RNA的提取、逆转录反应制备cDNA模板,多重PCR反应,电泳检测,确定病毒种类,其特征在于逆转录反应制备cDNA模板应用引物SEQ ID NO.2、SEQ ID NO.4和SEQ IDNO.6,多重PCR反应中应用引物SEQ ID NO.1-6。
SEQ ID NO.1-6的核苷酸序列如下:
SEQ ID NO.1:5’-ATGAATTCAGTAGGCCGTAGG-3’(PAV F)
SEQ ID NO.2:5’-CTATTTGGCCGTCATCAAGTG-3’(PAV R)
SEQ ID NO.3:5’-GGTCGCCCTTAGAAATG-3’(GPV F)
SEQ ID NO.4:5’-GCCTCGGTGATGAACTG-3’(CPV R)
SEQ ID NO.5:5’-GTAGAAATAACCGCAGGAG-3’(GAV F)
SEQ ID NO.6:5’-GACTTGAGTATTCCACCTGA-3’(GAV R)
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在多重PCR反应的反应体系中,缓冲液浓度为0.4×-0.9×;dNTPs浓度为0.1-0.5mM;Mg2+浓度为1.0-3.5mM;退火温度为51-55℃;循环次数为20-45次;延伸时间为30-55s。
上述方法中,优选地,多重PCR反应的反应体系中,缓冲液浓度为0.4×、0.5×、0.6×、0.7×、0.8×或0.9×;dNTPs浓度为0.1mM、0.2mM、0.3mM、0.4mM或0.5mM;Mg2+浓度为1.0mM、1.5mM、2.0mM、2.5mM、3.0mM或3.5mM;退火温度为51℃、52℃、53℃、54℃或55℃;循环次数为20、25、30、35、40或45次;延伸时间为30、35、40、45、50或55s。
上述方法中,更加优选地,多重PCR反应的反应体系中,缓冲液浓度为0.8×或0.9×,dNTPs浓度为0.4mM或0.5mM,Mg2+浓度为2.5mM或3.5mM,退火温度54℃,延伸时间45s,循环次数30次。
上述方法中,尤其优选地,多重PCR反应的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浓度为0.04U/μL-0.06U/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67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