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品级藻蓝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6277.9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2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秦松;刘冰;闫鸣艳;林甜甜;衣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05 | 分类号: | C07K14/405;C07K1/34;C07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264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品级 蛋白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化分离纯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藻蓝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微藻中的蓝藻,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的特点,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各种比例科学合理,其中很多成分达到药物的含量和强度,使它的药用功能十分广泛,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抗辐射,辅助癌症放、化疗,降低放疗、化疗副作用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是一种理想的纯天然生物活性健康食品。
藻胆蛋白是由脱辅基蛋白和藻蓝素(开链的四毗咯发色团)通过一个或两个硫醚键共价连接而成的结(缀)合蛋白。每种藻胆蛋白由等摩尔量的α和β亚基构成,α亚基的大小约为13kD~20kD,β亚基约为14kD~24kD。藻蓝蛋白的α亚基含1个藻蓝素,β亚基含2个藻蓝素,而别藻蓝蛋白的每个亚基中皆只有1个藻蓝素。螺旋藻藻胆蛋白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保持或促进正常的细胞功能,全面增强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可防止肿瘤或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它还是一种天然色素,可以取代人工合成色素,用作食品和化妆品等方面,是理想安全的添加剂。螺旋藻藻胆蛋白中所含的藻蓝蛋白含量高达17%,是植物中之最。
藻蓝蛋白是一种纯天然色素,可用作食物色素,也可用于化妆品工业,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是安全的添加剂,同时,藻蓝蛋白也是活性物质,能极大地提高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细胞活力,杀伤癌细胞。目前,可从数种海藻中提取藻蓝蛋白,但高纯度的藻蓝蛋白价格十分昂贵,且价格还在迅速上涨。
传统的螺旋藻藻蓝蛋白制备方法一般包括反复冻融,冷冻离心,硫酸按盐析,透析,上柱脱盐,多次梯度洗脱,冷冻干燥等,工艺繁琐、得率低、成本高,价格昂贵,并且无法大量制备,严重限制了螺旋藻藻蓝蛋白制品的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简单有效,并且适合大量制备食品级藻蓝蛋白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品级藻蓝蛋白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螺旋藻粉破壁;
B.向破壁后的螺旋藻粉中加入弱酸盐缓冲液浸提;
C.将螺旋藻粉浸提液进行固液分离,并提取上清液;
D.过滤所述上清液,得到粗提液;
E.纯化所述粗提液,得到浓缩液;
F.将所述浓缩液喷雾干燥。
进一步地,步骤A是先将螺旋藻粉和4℃磷酸盐缓冲液投入到混合颗粒机中湿混,湿混完毕后,通过5-16目尼龙网摇摆颗粒机制成颗粒,再用胶体磨循环研磨。
进一步地,磷酸盐缓冲溶液为0.01~0.05M,pH6.0~7.0。
进一步地,步骤B中的弱酸盐缓冲液为0.01~0.05M,pH6.0~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C是将所述螺旋藻粉浸提液依次进行转速为5000-8000转/分的卧式离心和转速为8000-12000转/分的管式离心。
进一步地,步骤D是将上清液依次通过200-500目的袋式过滤和0.22-0.45微米的平板过滤,得到粗提液。这样,可以使浸提液与细胞碎片有效分离,制得粗提液。
进一步地,步骤E是将粗提液依次用300-200KD、100-50KD两级超滤分级纯化,得到浓缩液。通过超滤纯化,可以充分洗出杂蛋白。
进一步地,步骤F中的喷雾干燥的进风温度为180-220℃,出风温度为60-90℃。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产量大,适合工业化应用的食品级藻蓝蛋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依据上述方法制备的食品级藻蓝蛋白。
进一步地,该食品级藻蓝蛋白的纯度(OD620/OD280)大于1.0,并且其中藻蓝蛋白的含量大于50%,别藻蓝蛋白的含量大于10%,藻红蛋白的含量大于2%,其他蛋白的含量小于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2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