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4933.X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盖江涛;周广明;马田;马晓枫;万帆;白宫鼎;马长军;孙占春;张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0K17/12 | 分类号: | B60K17/12;B60K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履带 车辆 机电 耦合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装置,具体地讲,涉及机电耦合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车辆电传动装置主要是双侧电机结构和横轴式结构。如图3为双侧电机结构,如图4为横轴式结构。
双侧电机结构形式比较简单,直线行驶时,通过主电机带动左右侧主动轮来实现,而转向过程时,则通过控制左右侧牵引电机所产生的转速差来实现,为了在转向时能够满足功率要求,牵引电机必须具备很大的功率,因此,这种方案对电机的要求很高,增加了电机研制的难度;横轴式结构利用主轴、零轴及汇流行星排,解决了履带车辆转向时功率循环问题,从而大大降低了对牵引电机的功率要求,但不足之处是直驶电机与转向电机以及变速机构并排布置,增加了系统的轴向尺寸,不利于系统在整车中的布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功率耦合及变速一体化功能,综合了双侧电机结构和横轴式结构两种方案的优点,解决了双侧电机结构对电机要求高及横轴式结构轴向尺寸大的缺陷;另外,该装置巧妙利用行星排特性结合制动器、离合器实现了履带车辆的爬坡、正常行驶、中心转向以及大半径转向功能,提高了整体布置的灵活性,有效地减小了传动系统的总体尺寸。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发电机、电力控制单元、电机A、电机B、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和驱动轮A及驱动轮B,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包括行星排B、行星排A、离合器C1、离合器C2和制动器L;所述行星排B和行星排A的齿圈共用,共用齿圈连接制动器L;所述星排B与行星排A的两太阳轮与共用齿圈之间分别设有离合器C1和离合器C2。
本发明提供的第一优选的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所述电力控制单元与电机A和电机B通过电缆连接,电机A和电机B的输出轴与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两行星排的太阳轮轴机械连接;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两行星排的行星架轴作为两侧输出轴,其上分别设有制动器B、制动器A、侧减速器B、侧减速器A、驱动轮B和驱动轮A。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优选的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增速箱、储能系统、侧减速器B和侧减速器A;所述行星排B的太阳轮轴与电机B的输出轴机械连接,行星排B的行星架轴作为输出轴,其上设有制动器B、侧减速器B、驱动轮B;所述行星排A的太阳轮轴与电机A的输出轴机械连接,行星排A的行星架轴作为输出轴,其上设有制动器A、侧减速器A、驱动轮A;所述电机B和电机A同时与电力控制单元通过电缆连接;所述电力控制单元分别与储能系统和发电机通过电缆连接,发电机与增速箱机械连接,增速箱与发动机机械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履带车辆机电耦合传动装置,发动机、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电力控制单元和储能系统的个数均为1个,电机采用两个,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行星排及相应的操纵元件,便可实现转向功率耦合及多档位变速机构。
通过控制两电机的输出和离合器、制动器的闭合与断开,可以实现履带车辆的爬坡、正常行驶、中心转向以及大半径转向。
(1)爬坡:控制制动器L闭合,离合器C1和C2断开,电机A和B同向转动,且n1=n2,则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左右两侧输出扭矩和转速如下:
TL=(1+k1)T1=(1+k2)T2=TR
通过功率耦合及变速机构,扭矩增大,转速降低,实现了车辆的爬坡行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49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MOS图像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暴露半导体衬底的方法和失效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