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增强的起动性能的辅助直接起动发动机控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3128.3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2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A·O·吉布森;I·V·科尔马诺夫斯基;D·刘易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29/02 | 分类号: | F02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增强 起动 性能 辅助 直接 发动机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用于内燃发动机自动停机和重启的系统和方法,用以增强车辆起动性能。
背景技术
辅助直接起动(ADS)发动机可以应用多项因素来确定何时停止和重启发动机从而达到在车辆静止时减少燃料消耗和排放的目的。通常,发动机停机发生在车轮转速为零且制动踏板被踩下时(针对自动变速器),或者在变速器处于空档且离合器踏板被踩下时(针对手动变速器)。其他因素可以包括发动机冷却液温度,蓄电池充电状态,燃料管路压力,空调运转(A/C operation)以及其他可以用来防止发动机停机和/或开始发动机重启的因素。ADS系统与发动机/变速器惯性、起动机设计、燃烧控制限制等相关的物理限制也可以对停止和重启发动机所需的时间加以约束。这个时间在发动机停机后可能会对车辆起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装有自动变速器的车辆中。就这点而论,期望在某些情况下避免在预料到车辆起动时关掉发动机或重启发动机,从而改善起动性能。
现有技术策略可以在加速器踏板被踩下时重启发动机,但是该发动机起动延后及其产生的起动性能对于各种情况可能都是不可接受的。更为复杂的系统包括用以检测交通信号改变的车载摄像机的应用,或者包括从智能交通控制设备接受信号的无线接收器的应用,以确定何时重启发动机。
发明内容
用于控制内燃发动机的系统和方法包括响应车辆相对于交通流位置来预测车辆起动和响应所预测的车辆起动来控制自动重启和停机从而以防止发动机自动停机或开始发动机自动重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系统包括检测与一辆或多辆周围车辆间车距的检测器,以确认车辆相对于交通流的位置。该检测器可以包含摄像机或定向的能量射束,例如雷达或激光收发器。车辆相对于交通流的位置也可以用全球定位系统或类似的系统来确定,以确定车辆相对于交叉路口或其他交通流的位置。根据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也可以包括检测前面车辆的移动,以在制动踏板被踩下时开始发动机重启,和/或检测经过车辆的移动以便阻止发动机停机,如当驾驶员等待一个车位以汇入交通流的时候。
各种实施例包括应用GPS坐标和/或雷达或激光收发器来确定车辆位置及交通流位置。例如,可以响应前面车辆驶离本车的移动或响应来自交通控制设备的信号,而开始自动重启。例如,可以响应前面车辆在交叉口交通中的移动、响应转向指示器被激活或响应轮偏转角(turning angle),而阻止自动停机。
本公开所述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优点。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预测车辆起动和控制发动机阻止自动停机或开始自动重启,从而改善了起动性能。关于车辆及周边环境的附加信息的应用使得更准确地判定发动机的停机和重启,从而提供可接受的起动性能同时改善燃料经济性。
根据其他方面,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表示可由微处理器执行的指令的存储数据,用以控制具有自动重启和自动停机的内燃发动机。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用于检测车辆相对于交通流的位置的指令;以及用于基于车辆相对于交通流位置响应所预测的车辆起动来控制自动重启和停机的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包含用于检测前面车辆的移动的指令;以及用于在前面车辆的移动超过相应的阈值时重启发动机的指令。
通过结合附图,下文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使得上述优点和与本公开相关其他各种优点及特征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描绘根据本公开各实施例的用于预测车辆起动的系统或方法的操作的结构图。
图2为描绘根据本公开各实施例的可以被用于预测车辆起动以控制自动停机和重启的典型传感器的结构图。
图3描绘根据本公开各实施例的用于在预料车辆起动时控制发动机的系统或方法的操作。
图4为描绘根据本公开各实施例的用于预测车辆起动的系统或方法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参考附图中的任一幅所描绘和说明的各种特征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其他附图描绘的特征相结合,以产生没有被明确描绘和说明的实施例。所描绘的各特征的结合为典型的应用提供了典型的实施例。然而,具体的应用或实施可以需要符合本公开教导的这些特征的各种结合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特环球技术公司,未经福特环球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3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彩色玻璃纤维
- 下一篇:一种磁选后钢渣尾渣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