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4870.6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7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58 | 分类号: | H01M4/58;H01M4/1397;C01B25/45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汪人和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Li1+xFePO4,其中0≤x≤0.2。
2.一种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Li+、Fe2+、PO43-的可溶化合物,按照化学计量比Li+、Fe2+、PO43-=(1+x)∶1∶1(0≤x≤0.2)分别溶解于去离子水中;
2)将由步骤1)得到的溶液混合均匀并加入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酒精溶液,其中所述有机大分子化合物的酒精溶液作为网络结合剂,浓度为0.1~1摩尔/升,再将混合液体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造粒得到Li1+xFePO4前驱体;
3)将由步骤2)得到的Li1+xFePO4前驱体置于烧结炉中在保护气氛下高温烧结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Li+的可溶化合物为LiOH·H2O、LiNO3、LiC2H3O2·2H2O或Li2C2O4。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Fe2+的可溶化合物为Fe(NO3)2·6H2O。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PO43-的可溶化合物为H3PO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大分子酒精溶液为聚乙二醇或者聚乙烯醇。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干燥过程进料口温度控制在165℃-20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过程中的保护气氛采用高纯N2、Ar、N/H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体的烧结温度为550℃-750℃,烧结时间≥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48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光器
- 下一篇:生物质气化并联反应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