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浓度CO耐硫变换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888.8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1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步良;李海洋;程玉春;邓建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16 | 分类号: | C01B3/16;C01B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傅玉英;耿霞 |
地址: | 255083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co 变换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高浓度CO耐硫变换系统及工艺方法。属于羰基合成气、含氢混合气的生产,特别涉及采用耐硫变换催化剂,用水蒸气与高浓度一氧化碳反应生产羰基合成气、含氢混合气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煤气化所产生的工艺煤气中,主要含有CO、CO2、H2、H2O,还含有少量N2、CH4、H2S、COS、Ar等。以煤气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对原料煤气中的H2/CO比例的要求不同。以煤气为原料通过羰基合成制备甲醇、二甲醚、烯烃、醋酸等产品时,一般只需要将部分煤气中的CO变换为。通过变换反应产物与部分未参加变换反应的工艺煤气混合,来调节原料气中的CO含量。当下游产品需要氢气时,如合成氨、煤直接液化等,一般需要2~4个变换反应器,使CO尽可能反应完全,产生尽可能多的氢气。
煤气化工艺不同,所产生的工艺煤气组成不同。以德士古为代表的水煤浆气化工艺所产生的煤气中CO的干基组成(不包括水,下同)大致为40-50mol%,第一变换反应器的工艺条件,通常水气比(水蒸汽与工艺气中除水以外的其它组份的摩尔比,下同)为1.0~1.4,入口反应温度220~280℃,压力3.0~8.0MPa。反应器出口CO干基组成4~10%,反应器出口温度420~460℃。
以Shell、GSP、航天炉等为代表的粉煤气化工艺所产生的工艺气中CO的干基组成大致为60~75%。CO高达60%以上进入变换反应器,同样变换反应条件下,反应床层下部的反应温度一般会接近500℃,甚至超过530℃,这样就对反应器的材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增加了反应器的造价,也增大了装置操作的不安全性。另外,由于CO浓度很高,催化剂床层的上部反应推动力很大,催化剂粒子内部温度远远高于气流温度,易导致催化剂失活。
目前解决高浓度CO变换问题的主要途径有三个。一种采用高水气比降低床层温度,如把水气比提高到1.8左右可以把床层下部的温度降至460℃以下;但存在耗蒸汽量大的问题。另一种方法是在主变换反应器之前增加一个预反应器,把气化工艺气全部引入预反应器,在高空速下使CO干基组成降至40%-50%左右,再进入主变换反应器,存在的问题是预变换反应产物需要降温才能进入主反应器,否则主反应器仍会超温;由于全部气体经过预变换反应器,换热面积需要足够大。还有一种方法是第一变换反应器采用很低的水气比(如0.2~0.4),通过水的消耗限制反应程度,从而控制床层温度;但低水气比下存在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危险,而甲烷化反应是强放热反应,一旦发生甲烷化反应,反应器床层就会“飞温”,造成催化剂烧结,甚至对反应器造成破坏;更主要的是大部分气化工艺气本身的水气比就高于0.2-0.4,采用低水气比工艺存在物料多次冷却升温等过程,能耗高、设备投资大。
以上看来,现有技术中,对于高浓度一氧化碳的原料工艺煤气,进入变换系统,引起的变换反应器负荷的增加以及所导致的变换催化剂过热问题,已经公开的技术方案,还存在如下不足:1.高水气比降低床层温度,蒸汽消耗量大,能耗增高;2.预变换反应产物需要设置换热面积较大换热器,增加了设备投资;3.低的水气比限制反应放热,存在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危险,造成催化剂烧结故障,甚至造成反应器破坏的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须过度提高水气比例,蒸汽消耗量低;无须设置预反应器换热器,节约设备投资;避免发生甲烷化反应的危险;能够有效防止变换反应器床层温度过高,而且使变换反应器内变换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的高浓度CO耐硫变换系统及工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
本发明的高浓度CO耐硫变换工艺,其特征在于:
a.至少包括一个预变换反应器和一个主变换反应器;
b.原料工艺气至少有总体积的15~40%,首先进入a中所述预变换反应器进行预变换反应,经预变换后的工艺气与未进入预变换器的原料工艺气混合后,再进入主变换反应器,继续进行变换反应;
c.预变换反应器的工艺条件:
水/气 体积比 0.8~3.0
干气空速 m3/h 1000~10000
入口温度 ℃ 220~3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齐鲁科力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8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