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磷渣生产的岩棉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300941.9 | 申请日: | 2010-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86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28 |
发明(设计)人: | 贺勇;彭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C03B37/00 | 分类号: | C03B37/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2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生产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磷渣生产的岩棉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岩棉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岩棉是化工、建材等行业常用的保温材料,并可制作成岩棉夹芯复合节能墙板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上。其传统的生产方法是以玄武岩、花岗岩等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由于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在我国的分布的地区比较少,因此资源比较缺乏,这无疑限制了岩棉保温材料的推广和使用,并对国土资源也有一定的损害。因此现有的生产岩棉的生产方法还是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为原料、而采用工业废弃物磷渣为原料的利用磷渣生产的岩棉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磷渣生产的岩棉是以磷渣为主要原料、以白云石和铝土矿为辅助原料制备而成,各原料的配比按重量份计算为磷渣60~85份、白云石1~8份、铝土矿10~25份。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磷渣生产岩棉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取磷渣60~85份作为主要原料,取白云石1~8份、铝土矿10~25份作为辅助原料,将各原料粉碎成1~5mm的颗粒,然后将各原料进行混合,在将各原料混合时加入颗粒为5~8mm的无烟煤15~25重量份一起混合得混合料,然后将混合料送入冲天炉内进行熔融,使熔融后所得的熔体由冲天炉下部的密封式流料口流出,并经活动流槽导入离心成纤机,流入离心成纤机的高温熔体被离心辊的离心力和由风环喷出的高速气流将之牵伸成纤维,并将该纤维吹送至集棉机,同时采用细雾粒多点喷射方式,将粘结剂均匀地施加到纤维表面;纤维在集棉机的负压风抽吸作用下均匀沉降到高速运行的集棉带上,形成初棉层,将初棉层送入摆锤机,使其在摆锤机的摆锤带往复摆动作用下,在与其成90°布置的成形输送机上形成多层折叠结构形式的均匀棉毡,将棉毡经过加压后进入固化炉内固化处理,其棉毡的毡层在固化炉内被上下网板加压,同时鼓入220~250℃的热风穿过毡层,使其中粘结剂固化并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连续棉板或棉毡,将从固化炉出来的棉板或棉毡经过冷却、切割后即可得到岩棉制品。
上述冲天炉采用的燃料为焦炭或优质无烟煤或是焦炭和优质无烟煤的混合物。
上述冲天炉采用的燃料还可为焦炭或优质无烟煤或是焦炭和优质无烟煤的混合物,并辅予黄磷尾气作为辅助燃料;将主要燃料焦炭或优质无烟煤或焦炭和优质无烟煤的混合物与磷渣、白云石、铝土矿的混合料一同送入冲天炉;将辅助燃料黄磷尾气经燃烧产生的高温空气鼓入冲天炉内熔制物料。
上述固化炉内温度为220~250℃,其热风由沸腾炉提供,并采用黄磷尾气、烟煤、无烟煤或可利用的劣质煤作为燃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不需要以玄武岩、花岗岩等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为原料而采用现有的工业废弃物磷渣即可生产出合格的岩棉。本发明所使用的磷渣是采用电炉法生产黄磷时排放的经水淬处理成粒后的工业固体废弃物,是以钙黄长石(C2AS)、硅酸二钙(C2S)、假硅灰石(α-CS)为主要晶相的玻璃体,主要成分为SiO2、CaO、Al2O3等化合物。我国磷矿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主要的黄磷生产国和出口国,每生产1吨磷排放9~10吨磷渣,磷渣的排放和堆积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本发明与现有的以天然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生产岩棉的方法相比,本发明利用磷渣为原料来生产岩棉,既解决了没有天然火山岩或火山变质岩地区生产使用岩棉保温材料的原料问题,又扩大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磷渣等的综合利用范围;采用本发明能有效利用磷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开发出新型高附加值的产品,这不仅符合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要求,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发明生产的岩棉具有防火性能和保温性能良好、使用时间长等优点,特别适合于作为建筑节能墙体保温、以及化工、建材等行业的保温材料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一种利用磷渣生产的岩棉是以磷渣为主要原料、以白云石和铝土矿为辅助原料制备而成,各原料的配比按重量份计算为磷渣60~85份、白云石1~8份、铝土矿10~2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未经贵州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09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变储能无机发泡复合保温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增益调节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