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力和刚度综合补偿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1425.2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2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罗怡;张涛;王密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Q15/00;B23Q2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116023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 刚度 综合 补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力/刚度综合补偿方法,属于精密装配技术领域,用于零件的精密装配。
背景技术
在精密装配中,多个被装配零件间需要保证一定的位置精度。实际装配中,尤其是过盈配合装配过程中,装配力会导致零件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受力变形,使得零件实际位置偏离理想预设位置,由此带来位置误差,影响装配精度,而不同零件由于其制造公差,装配时的装配力不同,因此很难对装配力的作用进行补偿,提高装配精度。
通常,在精密装配作业中,装配系统的末端执行器驱动被装配元件运动至预设位置,当装配作业时存在较大装配力时,仅仅通过单一的位置控制往往难以实现对装配零件的精确的定位。可以采用智能力/位置混合控制,运动平台系统位置控制器采用专家PID控制;力控制器采用自适应模糊与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位置控制精度。【魏立新,田学静,王洪瑞,赵静波,微特电机,2009(8),53-55】。也有采用自适应控制器在线估计系统参数,在参数自适应律中引入死区控制,当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运动轨迹误差进入事先确定的死区误差带,自适应将停止作用。虽然死区的引入增大了参数估计误差,降低了自适应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但滑模变结构控制却能够消除系统参数的估计误差和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末端执行器沿环境约束表面运动,这样既能保证自适应控制系统对运动和力轨迹的跟踪性能,又能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能【高道祥,薛定宇,陈大力,系统仿真学报,2007(19),348-350】。采用自适应小波滑模控制算法,将滑模控制的鲁棒性及自适应调整能力与小波神经网络相结合,根据坐标变换得到降阶位置/力模型,针对降阶模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在线学习系统未知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线性部分,同时引入滑模控制自动调整小波网络权值参数,对神经网络的固有逼近误差进行有效补偿,达到期望的位置和力跟踪性能【周芳,朱齐丹,姜迈,汪瞳,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9-11】。
综上所述,已有的力/位置控制方法大多控制算法复杂繁琐,实用性不强,实际装配作业生产中难以应用。且已有的力/位置控制算法大多针对机器人机械臂的作业控制,实现对位置和力同时进行跟踪控制,不适用于采用运动导轨直接驱动的装配作业系统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力/刚度综合补偿方法,用于多个零件的装配,对不同零件的不同装配力导致的位置误差进行补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运动导轨带动被装配零件沿装配方向运动到预定装配位置,力传感器检测到此时的装配力为F1,装在运动导轨上的位移传感器记录当前运动导轨的位置信息X0,装配力F1会使得零件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受力变形并产生挠曲,使得零件的实际位置偏离预定位置;之后运动导轨驱动被装配零件沿装配反方向以1/4正向装配速度运动,在此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实时检测装配力大小,当检测到装配力等于0.02F1时,停止运动导轨,位移传感器记录当前运动导轨的位置信息X1,计算出由于装配力产生的位置偏差值ΔX1=X0-X1,同时计算出系统在装配力F1作用下的的刚度K=0.98F1/ΔX1;最后运动导轨驱动被装配零件沿装配方向进行补偿,力传感器实时检测出该运动过程中的装配力F及运动导轨的位置X,由此得到此时系统受力变形量ΔX2=F/K,以及被装配零件的实际位置X′X-ΔX2,故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置偏差ΔX=X0-X′,当运动到ΔX=0时,停止运动导轨,装配作业结束。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易于在实际装配作业中运用的位置补偿方法;该控制方法对装配力实时测量,实时不同装配力下的计算系统刚度,因此能保证足够的定位精度,抗装配力的离散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补偿原理图。
图中:1装配目标零件;2被装配零件;3夹持机构;4力传感器;5安装板;6位移传感器;7运动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例。
针对轴孔类零件的过盈装配,采用装配力/刚度综合补偿方法进行位置补偿。具体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4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