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1559.4 | 申请日: | 2005-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平田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60 | 分类号: | H01L23/60;H01L27/0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朱进桂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5年7月4日,申请号为200510082174.8的专利申请“半导体器件”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基于在2004年7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4-196864,和2005年6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185872这里引证其内容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以下称为“IC”)芯片,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静电击穿保护能力的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IC芯片等被封装成将其输入端子、输出端子等露在外部。如果已经经过键合线和凸起传导的过电压进一步经过键合焊盘(以下称为“焊盘”)传导到内部电路,则内部电路可能发生静电击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在焊盘和内部电路之间提供静电保护器件。
图5是表示常规IC芯片中的静电保护电路的例子的平面图。在图5中示出了:经过它从外部馈送信号或将信号馈送到外部的输入/输出焊盘Pa;内部电路106;静电保护器件Qa;将输入/输出焊盘Pa和内部电路106连接在一起的信号导体Ra;负极侧供给导体104,它连接到被输送了负极侧电源电压(地电压,等于0V)的负极侧供给焊盘(未示出);和正极侧供给导体105,它连接到被输送了正极侧电源电压(例如,5V)的正极侧供给焊盘(未示出)。
图6是沿着图5中所示的线A-A截取的示意剖面图。在图6中,金属导电部件用阴影表示。如图6所示,这个IC芯片具有多导体层结构,该多导体层结构包括下列两个金属导体层:作为下层放置的第一金属导体层(以下还简称为“第一层”);和作为上层放置的第二金属导体层(以下还简称为“第二层”)。输入/输出焊盘Pa由形成在第一层中的金属膜121和形成在第二层中的金属膜122构成。金属膜121和122至少经过接触孔140连接在一起,其中所属接触孔140形成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层之间的绝缘膜130中。信号导体Ra在一端连接到金属膜122,在另一端连接到内部电路106。
通过离子注入和扩散,在硅衬底110的上部中,形成P型阱111和N型阱112;在P型阱111的上部中,形成N型扩散层113和P型扩散层114;并且在N型阱112的上部中,形成P型扩散层115和N型扩散层116。N型扩散层113和P型扩散层111之间的PN结形成保护二极管117,并且P型扩散层115和N型阱112之间的PN结形成保护二极管118。这些二极管117和118一起形成静电保护器件Qa。
在具有形成在其中的上述P型阱111等的硅衬底110中,形成氧化硅的绝缘膜150,同时留下以下部分电连接在一起;N型扩散层113和金属膜121;P型扩散层114和负极侧供给导体104;N型扩散层116和正极侧供给导体105;和P型扩散层115和金属膜142。金属膜142经接触孔141电连接到信号导体Ra。
金属膜121、负极侧供给导体104、正极侧供给导体105、和金属膜142形成在第一层中;金属膜122和信号导体Ra形成在第二层中。通常,第二层比第一层厚,因此保持下列关系:(第二层的表面电阻)<(第一层的表面电阻)。顺便提及,表面电阻表示单位给定长度和给定宽度的导体的电阻。
图7表示图6中所示的结构的等效电路。当正极过电压经过键合线(未示出)施加于输入/输出焊盘Pa时,电流从输入/输出焊盘Pa经过保护二极管118、正极侧供给导体105和正极侧供给焊盘(未示出)流到VCC供给侧。另一方面,当负极过电压经过键合线(未示出)施加于输入/输出焊盘Pa时,电流从地经过负极侧供给焊盘(未示出)、负极侧供给导体104和保护二极管117流到输入/输出焊盘Pa中。通过这种方式,防止过电压施加于内部电路106。
当电流流过保护二极管117或118时,穿过它的电压降不保持恒定(例如,0.7V),并与电流的大小无关,而是由于内部电阻和其它因素而变化。因此,根据电流的大小,过电压可能达到内部电路106。就是说,保护二极管117和118单独不能提供足够高水平的静电保护。由于这个原因,根据公知的方法,代替或与图5-7所示的静电保护器件Ra并列,提供具有如图8所示的等效电路的静电保护器件Q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罗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5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