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1789.0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75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章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志华 |
主分类号: | C21D9/00 | 分类号: | C21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反射 烘道式 热处理 系统 | ||
1.一种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烘箱(2),在烘箱(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1)和出料口(22),在机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主动轴(3)和从动轴(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箱(2)自进料口(21)至出料口(22)依次设有预热区(23)、保温区(24)和降温区(25),所述的预热区(23)、保温区(24)和降温区(25)内分别设有第一电热管(26)、第二电热管(27)和第三电热管(28),在第一电热管(26)、第二电热管(27)和第三电热管(28)的上方分别设有第一风机(51)、第二风机(52)和第三风机(53),所述的主动轴(3)上设有至少两个主动轮(31),所述的从动轴(4)上设有至少两个从动轮(41),所述的主动轮(31)和从动轮(41)一一对应设置且在主动轮(31)和从动轮(41)之间设有环形输送带(6),所述的环形输送带(6)自进料口(21)进入烘箱(2)并从出料口(22)穿出,相邻的两根环形输送带(6)之间的间距小于用于存放工件的框体(7)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箱(2)的出料口(22)一侧设有冷却装置(8),该冷却装置(8)包括固定在机架(1)上的箱体(81),在箱体(81)上设有冷却风机(8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箱(2)上设有能将进料口(21)开启或封闭的升降门机构(9);所述的烘箱(2)上设有能将出料口(22)开启或封闭的另一升降门机构(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门机构(9)包括门板(91)和气缸(92),所述的气缸(92)固定在烘箱(2)上,气缸(92)的活塞杆与门板(91)固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烘箱(2)上设有若干温度传感器(29),所述的温度传感器(29)均与主控箱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控箱上连接有超温报警机构、过流保护机构、断路器、接地保护机构、控制电路保护机构和续电控制机构,所述的进料口(21)设有光电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轮(31)和从动轮(41)均为链轮,所述的环形输送带(6)为环形链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输送带(6)上设有若干用于定位框体(7)的定位结构,所述的定位结构包括若干固定在环形输送带(6)上的定位板(6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板(61)与环形输送带(6)连为一体式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加热反射烘道式热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3)与步进式驱动机构(100)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志华,未经章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78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