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虾保鲜剂及虾的保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6816.3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华东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562 | 分类号: | A23L3/3562;A23L3/3418;A23L3/36;A23L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7 | 代理人: | 张文祎 |
地址: | 36321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鲜剂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虾保鲜剂及虾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虾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并且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但是虾在捕捞、运输、加工及贮藏过程中易受细菌侵袭而腐败变质,特别是虾体存在容易变黑的现象。我国普遍采用二氧化硫产生物(亚硫酸盐)抑制或延缓虾的黑变,但是亚硫酸盐在食品中的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问题,因此其使用受到限制。
国内外学者在虾类二氧化硫控制及生物保鲜剂的开发方面进行了部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不宜推广;作用有限且单一,不能同时在防黑变和延长保质期方面发挥作用等。
专利号为200810026304.X一种水溶性壳聚糖和生姜提取物制备虾保鲜剂,是以水溶性壳聚糖和生姜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复配以抗氧化剂、植酸、柠檬酸钠和糊精组成的复合保鲜剂浸泡剥壳虾。该方法需要将虾剥壳,过程繁琐,保鲜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虾保鲜剂,该保鲜剂有良好的保鲜和防黑变作用,有效抑制了虾在冷藏过程中黑变的发生,并且有效延缓了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延长保鲜期,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虾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鲜虾黑变、能够延长虾的保鲜期,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保证了虾的质量。
为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虾保鲜剂,该保鲜剂含有壳聚糖、植酸、乙二胺四乙酸核和4-己基间苯二酚。
进一步地,所述保鲜剂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为壳聚糖0.3~0.8g/L、植酸0.3~0.8g/L、乙二胺四乙酸0.3~0.8g/L、4-己基间苯二酚0.006~0.011g/L。
上述保鲜剂的制备方法是将所述壳聚糖、植酸、乙二胺四乙酸核和4-己基间苯二酚溶于水中,搅拌均匀即得。
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虾的保鲜方法,该方法包括原料虾挑选,清洗,采用保鲜剂浸泡虾,然后将水沥干,采用气调包装方式包装,最后在冰温条件下贮藏;
其中,所述保鲜剂是由下列浓度的原料组成:壳聚糖0.3~0.8g/L、植酸0.3~0.8g/L、乙二胺四乙酸0.3~0.8g/L、4-己基间苯二酚0.006~0.011g/L。
所述的原料虾挑选是挑选新鲜的虾,完整无损的虾。
所述的清洗是将新鲜完好无损的虾用水清洗干净。
所述的保鲜剂浸泡是将挑选的新鲜虾浸泡在上述保鲜剂3~8分钟。
所述的沥干是将虾从保鲜剂中取出沥干1~5分钟。
所述的气调包装方式包装是采用40%~45%CO2/40%~50%N2/5%~20%O2比例的混合气体包装虾。
将气调包装好的虾采用冰温技术保鲜,温度为-0.5~-2℃。
本发明的方法还可应用到贝类、蛤类等水产品,能够较好地保持产品的鲜味和质量。
本发明的保鲜方法优点在于:
1、使用复合保鲜剂浸泡虾,该复合保鲜剂具有良好的保鲜和防黑变作用,有效抑制了虾在冷藏过程中黑变的发生,并且有效延缓了细菌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增加,延长保鲜期,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2、气调包装保持了虾的固有风味和品质,防止被细菌污染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产生,延长了虾的保质期。
3、采用冰温技术贮藏虾,既可避免因冻结而导致的结构劣化现象,又能保持食品新鲜的状态,同时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虾原料挑选:挑选新鲜的虾,完整无损的虾;
(2)清洗:用水清洗干净
(3)复合保鲜剂浸泡:复合保鲜剂由壳聚糖0.45g/L,植酸0.5g/L,乙二胺四乙酸0.5g/L,4-己基间苯二酚0.007g/L复配而成,将挑选的新鲜虾浸泡在复合保鲜剂3分钟。
(4)沥干:将虾从复合保鲜剂中取出沥干2分钟。
(5)气调包装:40%CO2/40%N2/20%O2气体比例混合包装虾。
(6)贮藏:将气调包装好的虾在温度为-0.5℃贮藏保鲜。
实施例2:
(1)虾原料挑选:挑选新鲜的虾,完整无损的虾;
(2)清洗:用水清洗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华东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华东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68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婴儿防治脐疝装置
- 下一篇:加强型拇外翻矫正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