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叶豆腐及其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6532.2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斌;马海乐;任晓锋;马晓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C20/02 | 分类号: | A23C2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叶 豆腐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豆腐制品及其加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添加竹叶的豆腐制品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竹叶含有许多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的活性物质,是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悠久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本草求真》、《本草逢原》等很多古代医学著作均有大量记载。近年来,科学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竹叶提取物进行深入分析鉴定,发现其主要包括黄酮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生物碱、生物活性多糖、氨基酸肽类、蒽醌类、萜类内酯等,其中黄酮类化物、酚酸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萜类内酯和生物碱等都有着较强的生物活性作用。同时又对竹叶提取物生物活性进行广泛研究,发现其不仅具有防衰老、防腐性能和抑菌性能,而且还是天然的药物资源。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素有“植物肉”之美称。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钙的需要量。传统方法采用的凝固剂为卤盐、石膏等,不仅影响其食用风味,对食用者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叶豆腐及其加工方法的技术方案,它采用竹叶汁(粉)这种天然的凝固剂,不但安全,而且增加了豆腐的营养保健成分,方法简单,易于推广,产品色泽浅绿至墨绿色,清香宜人。
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以竹叶汁(粉)作为凝固剂胶凝而成。
竹叶豆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A、竹叶汁(粉)的制备:选用新鲜的竹叶,清洗,加水,打浆,保温酶解,压榨取汁,过滤,得到竹叶汁,或者竹叶汁经过喷雾干燥得到竹叶粉。
B、豆浆制备:
(1)选豆:选用不霉烂、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为原料,用筛子筛掉尘土和杂质;
(2)磨浆:将干净的大豆用25℃的温水浸泡8 -9小时,泡至手掐无硬感时为止,按质量比例每份大豆加3份水的,用打浆机磨成细豆浆;
(3) 杀沫过滤:加少许植物油于豆浆中,5分钟-6分钟后,即可杀去全部浆沫,过滤,按质量比每份豆渣中再加3份水,磨浆,再过滤,弃去豆渣,合并滤液,得生豆浆。
C、加热点浆:将豆浆移入夹层锅内,加热煮沸2 -3分钟。把煮好的豆浆立即移入缸内,加盖保温8分钟-10分钟,待浆温降至80℃-90℃时,加入配好的竹叶汁或者竹叶粉,拌匀,点浆;点时边搅动边均匀点入,点至熟浆呈现出芝麻烂花时为止;点后加盖保温30-40分钟,待浆温降到70℃时。
D、挤水制腐:先用25℃温水把包洗湿,再捞入豆浆包好,放在平台筐架内,挤压,即成竹叶豆腐制品。
其中步骤A中所述的保温酶解使用果胶酶进行酶解,果胶酶的使用比例为2.5~5万U/kg鲜竹叶,酶解温度为45~60℃,酶解时间1~4h。
其中所述步骤C中每公斤豆子磨的浆加入0.5kg~1kg鲜竹叶制备得的竹叶汁或竹叶粉。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1、提供了一种带竹叶营养成分的新型豆腐食品,产品带浅绿至墨绿色,口感纯正,清香宜人,具有丰富的营养和保健作用。
2、以天然的竹叶汁(粉)代替卤盐、石膏等化工原料作为凝固剂,对人体健康有益。
3、本产品的开发,可大量消耗竹叶,为竹叶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还可以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
4、其加工工序简便易行,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的果胶酶为果胶酶PC食品级,购自宁夏和氏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酶活≥50万u/g。
实施例1
竹叶豆腐的加工包括下述工艺步骤:
(1)竹叶汁的制备:选用新鲜竹叶5kg,清洗,加2kg水,打浆,保温酶解,果胶酶0.2g,酶解温度为45℃,酶解时间4 h。过滤,得到竹叶汁,备用。
(2) 豆浆制备:
选豆。选用不霉烂、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10kg为原料,用筛子筛掉尘土和杂质。
磨浆。将干净的大豆用25℃的温水浸泡8 -9小时,泡至手掐无硬感时为止,按每份大豆加30kg水的质量比例,用打浆机磨成细豆浆。
杀沫过滤。加少许植物油于豆浆中,5分钟-6分钟后,即可杀去全部浆沫,过滤,按质量比每份豆渣中再加水30kg,磨浆,再过滤,弃去豆渣(做饲料),合并滤液,得生豆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5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