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0502.9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文;陈斌;陈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P3/14 | 分类号: | B60P3/14;B60R16/023;B64F1/3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底盘 采用 技术 飞机 冰车 | ||
1.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具有线控车辆底盘、车体、除冰液加热器、除冰液泵、空气压缩机、驾驶室、车辆驾驶操作平台、距离报警器、除冰作业操作面板、测距传感器、折叠大臂、伸缩臂、驾驶室、ECU、电气控制单元板、动力驱动模块、转向模块和制动模块,其特征在于除冰液加热器(1)安装固定于线控车辆底盘(2)的后部;除冰液泵(3)安装固定于线控车辆底盘(2)的中部;空气压缩机(6)安装固定于线控车辆底盘(2)的前部;除冰液加热器(1)与除冰液泵(3)之间设有管道连接;ECU(4)通过数据线缆接于线控车辆底盘的电气控制单元板(5),折叠大臂(7)通过一个与线控车辆底盘焊接的基座连接,折叠大臂(7)与基座之间以转轴方式连接;折叠大臂(7)与伸缩臂(8)之间为液压传动,伸缩臂(8)与折叠小臂(9)之间、以及折叠小臂(9)与支撑轴(10)之间均为转轴方式连接;驾驶室底盘(11)置于支撑轴(10)上,驾驶室底盘(11)可绕支撑轴(10)水平转动,驾驶室(12)与驾驶室底盘(11)固定,驾驶室(12)底部设有气液管道组合箱(13),气液管道组合箱(13)内分别设有除冰液喷管(14)和高压空气喷管(15),除冰液喷管(14)通过专用软管与除冰液泵(3)连接;高压空气喷管(15)亦通过专用软管与空气压缩机(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控车辆底盘(2)线控系统包括动力驱动模块(16)、转向模块(17)和制动模块(18),动力驱动模块(16)中的油门踏板(19)接有油门踏板传感器(20),油门踏板传感器(20)通过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板(5)和ECU(4)的数据线接于发动机燃油控制器(21);转向模块(17)中的方向盘(22)接有扭矩传感器(23),扭矩传感器(23)通过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板(5)的数据线接于转向电机(24);制动模块(18)中的制动踏板(25)接有制动踏板传感器(26),制动踏板传感器(26)通过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板(5)的数据线接于车轮制动机构(27)。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燃油控制器(21)、转向电机(24)和车轮制动机构(27)的驱动均由所述电气控制单元板(5)和ECU(4)操控的微电机(28)执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12)位于所述线控车辆底盘(2)的前部作为行车驾驶室,当所述的折叠大臂(7)和伸缩臂(8)将驾驶室(12)升起时,所述驾驶室(12)作为除冰作业操作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除冰车车体的前端与车体后端的两侧、所述驾驶室(12)的顶部和前面均装有测距传感器(29);在所述驾驶室(12)内设有驾驶座(30)、车辆驾驶操作平台(31)防碰撞报警装置(32)和除冰作业操作平台(3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车辆底盘采用线控技术的飞机除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管道组合箱(13)外部设有直线电机(34),所述除冰液喷管(14)和高压空气喷管(15)固定为一体,由直线电机(34)驱动产生水平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050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