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0891.5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3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善林;丁帅;马溪骏;余涛;余本功;王晓佳;魏礼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软件 演化 可信性 动态 评估 方法 | ||
1.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遵循软件可信性评估的总体目标,结合领域专家知识,分析待评软件的相关技术文档,获取完备可信需求集TR,并提取可信需求集TR中的可信指标以获得一个完备的确定性的可信指标集Xe,依据可信指标集Xe中各可信指标的层级特征,采取主观判断的方式求解可信指标间的权重Xw后,构建初始状态下的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TEIS:Xe×Xw→TEIS;遵守决策独立性条件,制定符合用户需求的可信决策规则集;在计算机中通过软件演化分析,监测软件实体状态,若发生软件演化,则获取演化激励信号,并获取演化激励后在计算机中生成的状态转移函数CSi→j(τ);当计算机发出演化激励信号的同时,在计算机中基于重构框架schemes,运用自适应重构算法SAR进行可信性评估指标系统的自主重构:TEIS→TEIS*;通过软件测试或软件分析、软件建模预测分析或软件定性评价采集原始评估数据,并对原始评估数据进行一致性预处理,获得统一识别框架下的初始可信证据集Xm;遵循可信指标间的复杂层级特征,在计算机中构建软件可信性演化推理模块,将可信证据集Xm带入可信性演化推理模块进行可信性求解,得到量化的可信性综合评价V;在可信决策规则集的指导下,依据量化后的可信性综合评价V,通过使用可信决策规则集制定可信性综合决策,并进一步制定面向待评软件的可信性综合决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体目标为全面评价系统软件的多维可信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演化激励是指当发现软件实体状态发生演化时,由计算机发出的一个演化讯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评估数据针对可信指标集Xe中的底层指标展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软件演化的可信性动态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信性综合评价V表示一个完备的确定性的可信性评估结果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089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