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布司他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3189.4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艳;乔德水;高雪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20 | 分类号: | A61K9/20;A61K31/426;A61K47/04;A61K47/12;A61P1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李颖薇 |
地址: | 22100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布司 分散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非布司他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aeia)是由于嘌呤类物质代谢紊乱,产生尿酸过多和(或)尿酸排泄减少,使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0.42mmol/L)的一种状态,是导致痛风(gout)的直接原因。人体内的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肠道排出。体内尿酸是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0.42 mmol以下,女性则不超过0.357 mmol。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尿酸血浓度过高时(>0.44mmol/L),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高尿酸血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有关,约10%~20%的病人有家族史,由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常继发于其他遗传性代谢紊乱疾病、血液病、慢性肾病和某些药物等。痛风的自然病程及临床表现大致可分下列四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痛风发作间隙期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痛风发作时肿胀痛等症状令患者痛苦不堪,另外痛风还会引起痛风性肾脏病变、痛风性肾结石、痛风性心脏病和痛风性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富含核蛋白的食物增多)的改变、平均寿命的延长、人类对痛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无论是在欧美国家还是在亚洲各国,痛风的患病率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更是呈直线上升趋势。欧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2%~18%;我国台湾地区30岁以上的成年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7.3%。我国20岁以上人群约2.4%~5.7%存在血尿酸过高的情况;不同年龄组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老年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可高达24%以上;所有年龄段痛风总的患病率约为0.84%。
目前抗痛风药根据其作用方式可分为五类:抑制粒细胞浸润药,如秋水仙碱;促进尿酸排泄药,如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非甾体抗炎药,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炎痛喜康、萘普生、布洛芬等;糖皮质激素类,如强的松;抑制尿酸生成药,如别嘌呤醇。痛风的治疗既要控制急性关节炎发作,又要兼顾长期治疗高尿酸血症以预防痛风石沉积、关节破坏、肾病或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痛风急性发作,可应用抑制粒细胞浸润药、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控制慢性痛风可用促尿酸排泄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类药目前临床上的代表药物是别嘌呤醇,其作用机制是别嘌呤醇结构类似次黄嘌呤,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从而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黄嘌呤向尿酸的代谢转化,从而使尿酸生成减少,降低血中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骨、关节及肾脏的沉着,抑制痛风石和肾结石形成,并促进痛风石溶解;另外,别嘌呤醇本身被黄嘌呤氧化酶代谢为羟嘌呤醇,而羟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同样有抑制作用。
别嘌呤醇用于治疗慢性痛风,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对排尿酸药过敏,以及不适宜使用排尿酸药的病人,尤其对痛风性肾病或尿酸性肾结石者具有良效,是此前惟一能有效减少尿酸生成、降低血及尿中尿酸的水平来治疗原发性痛风的药物,是治疗痛风的黄金药物。但由于别嘌呤醇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会发生),故患肝病的痛风病人一般不宜使用此药。另外,别嘌呤醇对少数病人可引起骨髓毒性损害而产生白细胞减少,所以,凡原来就有白细胞减少的痛风病人,也不宜使用此药。别嘌呤醇只能降低血尿酸,对痛风性关节炎处于急性发作状态时无效;无论是皮下痛风石还是泌尿系的结石,别嘌呤醇均不能使其消失或减小。别嘌呤醇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其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症与用药剂量有关。
非布司他也属于该类药,但与别嘌呤醇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选择性,及更小的副作用,有望取代别嘌呤醇成为痛风治疗的黄金药物。
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比较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3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