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生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5861.3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郑飞龙;周积卫;茅陆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3/03 | 分类号: | C01B3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陈贞健 |
地址: | 200137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晶硅的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硅烷分解制造多晶硅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光伏的崛起,多晶硅也成为了全球的热点产业。目前生产多晶硅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西门子法。西门子法将提纯和净化的SiHCl3和H2按一定比例进入还原炉,在1080℃~1100℃温度下,生成的硅沉积在发热体硅芯上。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
SiHCl3+H2——Si+3HCl
2SiHCl3——Si+SiCl4+2HCl
西门子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现的一次转化率较低,为10%~20%,并且西门子法在还原工艺后还要增加氢化工艺和尾气处理工艺,整个工艺系统比较复杂,所需硬件投入成本较大。
申请号为200910140420.9号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制备多晶硅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新的多晶硅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将包括甲硅烷和氢气等的气体混合,并且预热;将预热后的混合气体通入反应器进行分解沉积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经过两级过滤,分离出的氢气进入第一步,和甲硅烷等气体混合进行循环利用。然而该专利并未公开多晶硅的生产装置。
硅烷的分解反应温度范围较大,使得在一般的多晶硅生产装置中容易形成无定形硅,这样不仅降低了硅烷的转化率,而且形成的无定形硅会对生产装置造成污染,进而影响多晶硅产品的纯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多晶硅生产装置,目的在于有效降低无定形硅的生长,提高多晶硅的转化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多晶硅生产装置,包括:底盘;钟罩,设置在所述底盘之上,与底盘形成反应器;所述钟罩上设有尾气出口;所述钟罩外部设置夹套,所述夹套上设置夹套冷却油入口与夹套冷却油出口;所述反应器内部设置内件,所述内件包含中间接管和夹套管,夹套管内设置多晶硅棒;所述中间接管底部设置工艺气体入口、反应器冷却油入口与反应器冷却油出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件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套管为偶数个,所述中间接管设置于所述偶数个夹套管中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套管包括夹套管内管和夹套管外管,所述夹套管内管内径为140mm~200mm。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接管设有出气孔,所述夹套管内管设有进气孔;所述出气孔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所述进气孔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套管和中间接管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中间接管下部通过连接管和所述夹套管相连,所述中间接管上部通过连接管和所述夹套管相连;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或者连接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晶硅棒穿过所述夹套管顶部,每两根多晶硅棒通过其顶部连接成一对多晶硅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尾气出口设置在钟罩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钟罩上设有视镜;所述视镜设于钟罩上部,所述视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盘设有上底板与下底板,所述上底
板与所述下底板通过底盘法兰相连接;所述钟罩与所述夹套及所述底盘通过设备法兰相连接;所述中间接管穿过并固定于所述上底板和下底板。
本发明的多晶硅生产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反应器内无定形硅的生长,减少装置的污染,提高多晶硅的转化率与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晶硅生产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多晶硅生产装置的一组内件的截面图;
图3为发明多晶硅生产装置的连接管视图;
具体附图标记如下:
1反应器冷却油出口 2工艺气体入口 3反应器冷却油入口
4多晶硅棒 5底盘 51上底板
52下底板 53底盘法兰 6钟罩
7夹套 71夹套冷却油入口 72夹套冷却油出口
8设备法兰 10a夹套管 101a夹套管内管
102a夹套管外管 103a进气孔 10b夹套管
101b夹套管内管 102b夹套管外管 103b进气孔
12中间接管 121出气孔 13连接件
14尾气出口 15连接管 16视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森松压力容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