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30060.6 申请日: 2010-10-29
公开(公告)号: CN101986157A 公开(公告)日: 2011-03-16
发明(设计)人: 尹惠琼;章金刚;贾茗娴;杨姝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77 分类号: G01N33/577;G01N33/68;C12Q1/68
代理公司: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代理人: 鲁兵
地址: 10085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新型 生物 条形码 检测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中的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简易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条形码检测技术(bio-bar codes assay,BCA)是美国西北大学Mirkin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于2003年首次报道的一种新型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突出特点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达常规ELISA方法的106倍(Nam JM,Thaxton CS,Mirkin CA.Nano-particle-based bio-bar codes for the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proteins.Science,2003,301(5641):1884-1886)。

BCA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被检物单抗标记的磁性微球探针(magnetic micropar-ticles,MMPs)和被检物多抗及特异DNA双链标记的金纳米颗粒探针(nanoparticle,NP),通过形成MMP-被检物-NP三明治复合物后再利用去杂交将NP探针上标记的特异DNA链释放出来,再通过常规PCR方法或芯片检测方法(金标银染法)鉴定这些释放的DNA链就可确定被检物的存在。

BCA技术中,NP探针标记有双链DNA(48bp)和病原的多克隆抗体,双链DNA的其中一条和胶体金颗粒通过Au-S键相连,另一条和前者互补是用来指示被检物的条形码DNA,每一个直径为30nm的胶体金上大约标记有400条左右的条形码DNA链(Hurst SJ,Lytton-Jean AR,Mirkin CA.Maximizing DNA loading on a range of gold nanoparticle sizes.Anal Chem,2006,78:8313-8318);MMP探针是对应于分选磁场的直径约为1μm的磁珠微球,其表面上包被有抗病原的单克隆抗体。BCA技术通过抗原抗体高度特异性反应捕获抗原,再通过检测条形码DNA而实现对被检物的间接检测,由于双链DNA标记的一次放大以及PCR反应和芯片检测的二次放大效应,使检测灵敏度得到极大提高。

迄今为止,BCA技术已在某些病原标志物的检测上取得了很好的进展。Nam等人首先利用BCA技术对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进行了检测,检测下限可达3amol/L,比传统ELISA方法低6个数量级(Nam JM,Thaxton CS,Mirkin CA.Nanoparticle-based bio-bar codes for the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proteins.Science,2003,301(5641):1884-1886)。Georganopoulou等人利用BCA技术对β-淀粉样蛋白源性播散性配基(amyloid β-derived diffusible ligands,ADDL)进行了检测,能在15μl脑脊液中检测到50个ADDL分子(Georganopoulou DG,Chang L,Nam JM,et al.Nano-particle-based detection in cerebral spinal fluid of a soluble pathogenic biomarker for Alzh-eimer’s disease.Proc Natl Acad Sci,2005,102(7):2273-2276)。Stoeva等人利用BCA技术对血清中的三种肿瘤标志物PSA、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和α胎儿球蛋白(α-fetoprotein,AFP)进行了联合检测,检测限度可达170f mol/L(Stoeva SI,Lee JS,Smith JE,et al.Multiplexed detection of protein can-cer markers with biobarcoded nanoparticle probes.Am Chem Soc,2006,128(26):8378-837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野战输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00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