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1734.4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康;叶美其;徐巧巧;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1/14 | 分类号: | C07D40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冯琼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尼罗替尼 盐酸 晶形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尼罗替尼,具体涉及一种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罗替尼,英文名为Nilotinib,化学名为4-甲基-3-3((4-(3-吡啶基)-2-嘧啶基)氨基)-N-(5-4(4-甲基-1H-咪唑-1-基)-3-(三氟甲基)苯基)苯甲酰胺,其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尼罗替尼是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研发的高选择性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单盐酸盐一水合物于2007年10月在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Tasigna(达希纳),临床用于治疗对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无效的血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尼罗替尼是由伊马替尼的分子结构改进而来的,对BCR-ABL激酶活性有更强的选择性,对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较伊马替尼强30倍。因此,尼罗替尼可抑制对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突变型的激酶活性。此外。尼罗替尼还能替代KIT(干细胞因子受体)和PDGFR(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激酶活性。世界专利WO2007015871和WO2007015870对尼罗替尼制备成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及各种晶形作了报道。
固体药物多晶型状态是研究药物存在状态的重要内容,对于多数化学药物,一般都存在多晶型现象,由于这些不同的晶型物质影响着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所以在研究药物的原料、制剂配方等方面,均应考虑药物晶型的存在状态。对于尼罗替尼,在专利WO2007015871中,已经公开了一部分尼罗替尼盐酸盐的晶形,例如尼罗替尼晶形单盐酸盐单水晶形B。晶形B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在下列2θ角上有最大值:7.2°、9.2°、11.4°、12.0°、12.3°、14.6°、14.8°、15.7°、17.6°、19.2°、19.5°、20.5°、22.0°、23.4°、23.9°、25.0°、25.5°、25.9°、27.0°。由于晶形B的溶解度较低,因此使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盐酸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具有更好的溶解度。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所述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将所述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使用Cu-Kα辐射,用晶面间距d、布拉格角2θ和相对强度表达,具有如表1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表:
表1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X射线衍射图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表1所述的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的制备方法,包括:
a)取尼罗替尼游离碱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得到第一溶液;
b)将所述第一溶液滴加到醚的盐酸溶液中进行反应;
c)将所述反应得到的产物过滤后烘干得到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
优选的,所述有机溶剂选自醇类有机溶剂、卤代烃类有机溶剂、醚类有机溶剂、酮类有机溶剂、酯类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醇类溶剂和卤代烃类溶剂的混合溶剂。
优选的,所述醚的盐酸溶液中醚为乙醚、苯丙醚、异丙醚、甲基叔丁醚。
优选的,所述尼罗替尼游离碱与所述醚的盐酸溶液中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比值为1∶0.95~1∶1.2。
优选的,所述步骤b)包括:
b1)将第一溶液滴加到醚的盐酸溶液中;
b2)保温。
优选的,所述步骤b)之前还包括将所述醚的盐酸溶液冷却到5℃~-50℃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步骤b1)中的滴加时间不超过10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b2)中保温的时间不超过12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c)包括:
c1)将所述反应得到的产物过滤;
c2)将过滤后的产物在真空条件下干燥;
c3)将干燥后的产物在40℃~60℃烘干。
本发明提供一种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的具有如表1所示的X射线衍射图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的尼罗替尼盐酸盐具有更高的溶解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尼罗替尼盐酸盐晶形的X射线衍射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17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火电缆
- 下一篇:一种采用改进结构的钢带的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