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串口通信对通信特服终端设备进行监控的实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4616.9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琳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9/44;H04M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串口 通信 终端设备 进行 监控 实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对通信特服终端设备的监控,即根据接收信息对线路和工作坐席台当前工作状态进行直观显示,根据发送信息进行线路开放、调度、闭锁,坐席开放、调度、闭锁等一系列控制管理工作。
背景技术 通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需要对通信特服终端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发现故障及时反馈、及时修理。在沟通通信设备和监控机时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许多,如无线通信技术、基于网络的数据传输技术、和串口通信技术等。采用串口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保密性强、安全稳定等优点,因此本发明在监控通信特服终端设备时采用串口通信技术。即采用监控计算机与通信特服终端之间进行串口通信,实时地从通信终端设备中传出状态信息,监控机接收数据并实时显示状态;在监控机端可以人为发出指令,进行线路或坐席的调度、控制等管理工作。
目前,实现串口通信的方法很多,比如①用ACTIVEX控件实现串口通信②利用WINDOWS提供的标准通信API函数实现串口通信。本发明采用WINDOWS提供的标准通信API函数实现串口通信。
在实时显示部分的程序设计中,可采用的编程语言也非常多,常用的有VC++、VB、BORLANDCC++、C#等,本发明采用BORLANDC C++BUILEDR语言编程实现监控机实时显示与交互。
在串口通信数据的读写控制方面,可采用WINDOWS定时器进行数据读写控制,也可采用多线程通信中使用的监控串口事件的方式对串口通信进行控制,考虑到通信监控的稳定性、时性、专业性等因素,本发明采用定时器方式进行串口通信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采用BORLANDC C++BUILDER编程进行监测机后台管理,配合WINDOWS提供的标准通信API函数实现串口通信,采用定时器进行串口通信控制的实现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1)设计串口通信硬件电路。
2)设计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串口通信;
3)设计定时器,实现串口控制;
4)设计实时更新显示及控制管理程序。
所述步骤1)中,通信终端设备端采用8051系列单片机,监测机端采用80X86系列主机,选择RS232进行串口通信,选择MAX238作为接口芯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串口通信过程中通信特服终端设备所传出的数据主要有:①线路状态信息②坐席状态信息③经通信终端设备统计后的工作量数据。监测机发出的数据主要有:①线路控制信息②坐席控制信息
所述步骤2)中,串口通信程序设计主要包含如下内容:
1、打开串口 所使用函数CreateFile
该函数的原型为:HANDLE CreateFile(
LPCTSTR lpFileName, //lpFileName:将要打开的串口逻辑名,如“COM1”;
DWORD dwDesiredAccess, //dwDesiredAccess:指定串口访问的类型,可以是读取、写//
入或二者并列;
DWORD dwShareMode, //dwShareMode:指定共享属性,由于串口不能共享,该参数
//必须置为0;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SecurityAttributes, //lpSecurityAttributes:引用安全性属性
//结构,缺省值为NULL;
DWORD dwCreationDistribution, //dwCreationDistribution:创建标志,对串口操作该参数
//必须置为OPEN_EXISTING;
DWORD dwFlagsAndAttributes, //dwFlagsAndAttributes:属性描述,用于指定该串口是
//否进行异步操作,该值为FILE_FLAG_OVERLAPPED
//表示使用异步的I/O;该值为0,表示同步I/O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琳,未经周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46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