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车轮胎修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7324.0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毕世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毕世才 |
主分类号: | B29C73/30 | 分类号: | B29C73/30;B29L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206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轮胎 修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轿车轮胎修补机,主要针对轿车车轮胎的修补。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补胎机,大部分采用丝杆紧压加热法,也有一部分采用气囊加气紧压法。轿车轮胎硬伤(大伤口)的修补,都是在修补的伤口上填上生胶补片材料,然后在补片上加压加热,生胶补片经过热硫化后,与轮胎溶成一体,即轮胎补好。在生胶的硫化过程中,一开始生胶受热后熔化变软,随着温度的升高,最后变硬。如果补片在加热的情况下生胶补片受压力作用不能固定在修补伤口上而外流,这样补出的效果就不好,这也就是补胎机结构的关键所在。用丝杆坚压的补胎机,加在补片两侧是两块硬的热模,加热模不能控制生胶外流。用气囊加压的补胎机,靠气囊一侧能够控制生胶补片在加热时的外流现象,而另一侧受轿车轮胎规格的限制,也容易造成在加热时的生胶外流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加热时不会造成生胶外流现象、而且修补效果好的轿车轮胎修补机。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轿车轮胎修补机包括工作平台、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的修补设备,修补设备由液压顶、压板条、两个补胎模、沙袋、电流表、温控仪构成;液压顶活动安装在压架上,压架固定在工作平台上的中心位置;工作平台的一个端部位置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开有“U”形槽,其中一个补胎模可以“U”形槽内上下移动,另一补胎模活动安装工作平台上,能够左右移动;
所述的压板条与沙袋的交汇处设置有压板,压板通过活动安装压架的丝杆来控制移动;
所述的电流表和温控仪安装在工作平台的下部位置,工作平台底部设置有工具柜;
所述的在工作平台上与固定支架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轮胎平衡架;
所述的补胎模设计半圆弧状,与车轮外形形状相似,补胎模采用铝块传热式结构,温控仪控制补胎模的温度范围为:135°--155°,加热时间为:70分钟-100分钟;
所述的液压顶的给沙袋的压力范围为:0.04-0.06吨。
本发明的主要特点在于生胶补片在加热时不会有外流现象。该补胎机有两块加热补胎模即侧面补胎模和底部补胎模,侧面补胎模可以上下移动,底部补胎模可以左右移动,这样可适用多种规格轿车轮胎的修补。另外,在补胎时,补片上设有的专用砂袋,砂袋在压力的作用下,可把补片周围封牢,砂袋上的压力是用千斤顶,经过弹性钢板完成,由于弹性钢板弹力作用,加在砂袋上的力,不因为补片变软而改变,所以避免了生胶补片外流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工作平台 2、液压顶 3、压板条 4、两个补胎模 5、沙袋 6、电流表 7、温控仪 8、压架 9、固定支架 10、压板 11丝杆 12工具柜 13平衡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从图1可以看出,该轮胎修补机包括工作平台1、安装在工作平台1上的修补设备,修补设备由液压顶2、压板条3、两个补胎模4、沙袋5、电流表6、温控仪7构成;液压顶2活动安装在压架8上,压架8固定在工作平台1上的中心位置;工作平台1的一个端部位置设置固定支架9,固定支架9上开有“U”形槽,其中一个补胎模4可以“U”形槽内上下移动,另一补胎模4活动安装工作平台1上,能够左右移动。压板条3与沙袋5的交汇处设置有压板10,压板10通过活动安装压架8的丝杆11来控制移动。电流表6和温控仪7安装在工作平台1的下部位置,工作平台1底部设置有工具柜12。在工作平台1上与固定支架9相对应的位置设有一轮胎平衡架13,补胎模4设计半圆弧状,与车轮外形形状相似,补胎模4采用铝块传热式结构,温控仪7控制补胎模4的温度范围为:135°--155°,加热时间为:70分钟-100分钟,液压顶2的给沙袋的压力范围为:0.04-0.06吨。
在补胎时,首先将轮胎放置在工作平台1上,通过平衡架13使轮胎水平,调整补胎模4使轮胎受伤部位与补胎模4加热位置相吻合,将沙袋5放置在轮胎上补片位置,压板10放置在沙袋5上,通过丝杆11控制压板10不会位移,然后再将压板条3移动到压板10上,通过液压顶2加压,压力为0.05吨;这个时候将电源接通,调整好电压表6和温控表7,补胎模4开始加热进行修补,加热时间为80分钟,补胎模4温度控制在1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毕世才,未经毕世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