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芯片热沉及带芯片热沉的芯片冷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58042.9 | 申请日: | 2010-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7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邵宝东;王丽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3/34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片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芯片冷却装置,属于芯片散热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热流水平已超过5×105W/m2,而且新的电路设计要求在较低工作温度下散失高达106W/m2的热流。当芯片的热流密度超过106W/m2时,传统的风扇冷却方法已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芯片冷却风扇体积过于庞大,冷却效果不佳,以及耗能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芯片热沉。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带芯片热沉的芯片冷却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芯片热沉,包括芯片,其特征在于芯片背部设有一热沉,所述热沉为一其内带凹槽,凹槽两端分别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道,通道上设有进口或出口的封闭体,以便将冷却介质由进口送入后,经通道从一端进入凹槽内,之后经凹槽另一端进入另一通道后,由出口排出,从而将芯片产生的热量带出而实现芯片的冷却。
所述热沉内的凹槽平行设置多条,凹槽槽顶设有密封盖,从而使热沉内的凹槽及凹槽两端的通道形成密闭体,使密闭体只能通过其上的进口和出口与外部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带芯片热沉的芯片冷却装置,包括与冷却介质存储池出口相连的管道、过滤器、泵及调节阀,以及与冷却介质存储池入口相连的管道、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调节阀与热交换器之间设有芯片热沉,所述芯片热沉包括芯片,设于芯片背部的热沉,所述热沉为一其内带凹槽,凹槽两端分别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道,通道上设有进口或出口的封闭体,封闭体进口通过管道与调节阀相连,封闭体出口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相连,以便将冷却介质存储池中的冷却介质经过滤器、泵、调节阀泵入热沉的通道后,再进入凹槽内,之后由凹槽另一端进入另一通道后,由出口排出进入热交换器中,以将芯片产生的热量随介质带出后,经热交换器对介质冷却后,送入冷却介质存储池中循环再用,从而实现芯片的冷却。
所述调节阀与热交换器之间的芯片热沉设为一个或者并列设为多个,以对一个芯片或同时对多个芯片进行冷却。
所述过滤器、泵、调节阀、热交换器均为常规设备。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只需在芯片底部设置一块热沉,就能通过其上的凹槽及通道,使冷却介质流经芯片背部时将大部分的热量带走,同时通过泵和热交换器,使冷却介质循环使用。由于热沉的长宽和芯片长宽一样,所以体积非常小,不会占用空间。同时通过冷却介质来进行冷却,不仅冷却效率高,而且功耗非常小,不会造成对能源的过度浪费,也不会造成污染。实为一理想的芯片冷却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之芯片热沉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之带芯片热沉的芯片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芯片热沉,包括芯片3,在芯片3背部设有一热沉2,所述热沉2内设有凹槽4,凹槽4为平行的多条,凹槽4槽顶设有密封盖6,凹槽4两端分别设有与凹槽4连通的通道5和8,从而使热沉2内的凹槽4及凹槽4两端的通道5和8形成密闭体,通道8上设有进口1,通过5上设有出口7,使冷却介质只能通过通道8上的进口进入,经凹槽4通道5由出口7流出,从而将芯片3产生的热量带出而实现芯片的冷却,如图1。
本发明提供的带芯片热沉的芯片冷却装置,包括与冷却介质存储池9出口相连的管道、过滤器10、泵11及调节阀12,以及与冷却介质存储池9入口相连的管道、热交换器13,在调节阀12与热交换器13之间并列设有四个芯片热沉2,所述每一芯片热沉2包括芯片3,设于芯片3背部的热沉2,所述热沉2内设有凹槽4,凹槽4两端分别设有与凹槽连通的通道5和8,通道8上设有进口1,通道5上设有出口7,进口1通过管道与调节阀12相连,出口7通过管道与热交换器13相连,以便将冷却介质存储池9中的冷却介质经过滤器10、泵11、调节阀12泵入热沉的通道8后,再进入凹槽4内,之后由凹槽另一端进入通道5后,由出口7排出进入热交换器13中,以将芯片3产生的热量随介质带出后,经热交换器9对介质冷却后,送入冷却介质存储池9中,以循环再用,从而实现芯片3的冷却,如图2、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80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列主轴卧式加工中心
- 下一篇:等速万向节罩座收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