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0081.2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9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赵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9/78;H01L27/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特别涉及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晶体管是半导体制造中的最基本器件,其广泛适用于各种集成电路中,根据主要载流子以及制造时的掺杂类型不同,分为NMOS和PMOS晶体管。
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请参考图1至图3,为现有技术的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提供半导体衬底100,所述半导体衬底100上形成栅介质层101和栅极102,所述栅介质层101和栅极102构成栅极结构。
继续参考图1,进行氧化工艺,形成覆盖所述栅极结构的氧化层103。
接着,请参考图2,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内形成轻掺杂区104,所述轻掺杂区104通过离子注入形成。
接着,请参考图3,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栅极结构的侧墙105。进行源/漏区重掺杂注入(S/D),在栅极结构两侧的半导体衬底100内形成源区106和漏区107。
在公开号为CN101789447A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可以发现更多关于现有技术的信息。
在实际中发现,现有方法制作的晶体管短沟道效应明显,器件的性能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抑制了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改善了晶体管的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支柱;
在所述支柱的侧壁形成隔离层;
形成覆盖所述半导体衬底和支柱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支柱的高度;
在外延层表面形成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所述支柱上方;
在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外延层内形成源区和漏区,所述源区和漏区位于所述支柱和隔离层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支柱的材质为半导体材质或绝缘材质。
可选地,所述支柱的材质为多晶硅,支柱的制作方法包括: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多晶硅层;
刻蚀所述多晶硅层,形成所述支柱。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或氮化硅。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3~30纳米。
可选地,所述支柱的宽度范围为5纳米~1微米。
可选地,所述外延层的厚度比所述支柱的高度高20~100纳米。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晶体管,包括:
半导体衬底;
外延层,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上;
栅极结构,位于所述外延层上;
支柱,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下方的外延层内,所述支柱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延层的厚度;
隔离层,位于所述支柱的侧壁;
源区,位于所述支柱和隔离层一侧的外延层内;
漏区,位于所述支柱和隔离层另一侧的外延层内。
可选地,所述支柱的材质为半导体材质、绝缘材质。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的材质为氧化硅、氮化硅、碳化硅或氮化硅。
可选地,所述隔离层的厚度范围为3~30纳米。
可选地,所述支柱的宽度范围为5纳米~1微米。
可选地,所述外延层的厚度比所述支柱的高度高20~100纳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支柱和位于支柱两侧的隔离层,然后,形成覆盖所述支柱的外延层,在所述外延层内形成位于所述支柱和隔离层两侧的源区和漏区。由于所述源区和漏区位于隔离层的两侧,从而所述隔离层可以防止所述源区和漏区的掺杂离子发生横向扩散,改善了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并且减小源区或漏区与半导体衬底之间的结电容,减小了结漏电流,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现有技术的晶体管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晶体管制作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晶体管制作方法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方法制作的晶体管的短沟道效应明显,器件的性能不理想。随着半导体工艺的发展,超浅结技术应用于制作源区和漏区,源区和漏区之间的掺杂离子横向扩散更加严重,从而使得所述的短沟道效应更加明显,并且源区和漏区与半导体衬底存在较大的结电容和结漏电流,从而降低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影响了器件的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体摄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性防锈漆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