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PTC加热器的车辆加热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69919.4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8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金勇澈;金泰君;赵厚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B60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周玉梅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ptc 加热器 车辆 加热 系统 方法 | ||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0年9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0-0093886号,并要求其优先权,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这种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PTC加热器的车辆加热系统和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PTC加热器的车辆加热系统和方法,其通过向包括在电动车辆的空调系统中的电加热设备(PCT加热器)提供左/右独立功能而对左座椅侧(驾驶员座椅侧)和右座椅侧(乘客座椅侧)的温度进行调节。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包括主体、鼓风机和鼓风机箱,蒸发器、加热器等等安装在所述主体中,所述鼓风机箱安装在所述主体之内以将空气送入所述主体。
如图1中所示,主体1包括通风排放流动路径2、除霜排放流动路径4和足部排放流动路径6,所述通风排放流动路径2形成在主体的上部的一个侧面上以执行空气调节,所述除霜排放流动路径4形成在主体的上部的另一个侧面上以去除在车窗上产生的霜,所述足部排放流动路径6形成在主体的前侧面上以朝向驾驶员的足部或乘客的足部排放空气。
此外,在主体1之内提供了蒸发器14、热水加热器芯15和PTC加热器16,所述蒸发器14对从空气入口端12流过来的空气进行冷却,所述热水加热器芯15对空气进行加热,所述PTC加热器16在热水加热器芯15加热之前使用。在蒸发器14和热水加热器芯15之间安装了调节通风空气的温度的空气混合门18。
如图2中所示,空气混合门18通过调节通过热水加热器芯15和PTC加热器16的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混合率而对车厢中的温度进行调节。空气混合门包括调节驾驶员座椅侧的温度的第一空气混合门18a和调节乘客座椅侧的温度的第二空气混合门18b,第一空气混合门18a和第二空气混合门18b以左/右独立控制方式通过电动机而被各自驱动。
然而,使用发动机冷却剂的热水加热器芯15(其在相关技术中用在车辆的空调系统中)并不适用于未来的电动车辆,从而需要可替代的热源。
此外,由于在相关技术中车辆的空调系统应该单独地具有第一和第二空气混合门18a和18b以及电动机,以调节驾驶员座椅侧和乘客座椅侧的温度,所以其制造成本提高,主体1的尺寸也增大。
公开于本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旨在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同时完整地保持现有技术实现的优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要提供一种使用PTC加热器的车辆加热系统,通过改进PTC加热器的结构和控制方法并且将PTC加热器用作加热的主要热源,该车辆加热系统能够应用于电动车辆并且能够执行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的各自的温度调节而甚至无需单独的空气混合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PTC加热器的车辆加热系统,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用于输入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的设定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设定温度输出PWM控制信号以控制在所述PTC加热器中形成的左热源部分和右热源部分的各自输出;以及能量供给单元,所述能量供给单元根据从所述控制单元输出的PWM控制信号分别将能量供给至所述左热源部分和所述右热源部分。
所述PTC加热器可以包括左温度感测单元和右温度感测单元,所述左温度感测单元和所述右温度感测单元分别测量从所述左热源部分和所述右热源部分排放的空气的温度;并且所述控制单元可以输出PWM控制信号,从而通过将由所述左温度感测单元和所述右温度感测单元测量的温度分别与由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的设定温度进行比较而分别控制所述左热源部分和所述右热源部分的输出。
所述左温度感测单元和所述右温度感测单元可以安装为分别与所述左热源部分和所述右热源部分的空气排放表面隔开。
所述左热源部分或所述右热源部分可以包括多个PTC元件,并且所述PTC元件可以布置为使得所述PTC元件的数量朝向所述左热源部分或所述右热源部分的下部增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99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