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致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3402.2 | 申请日: | 2010-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85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益永孝幸;山崎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H02N1/00 | 分类号: | H02N1/00;B8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陈海红;周春燕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致动器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09年11月27日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No.2009-270772并要求其优先权,该日本在先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静电致动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静电力作用于构成致动器的定子与动子之间、通过其吸引力驱动动子的静电致动器。此外,在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微机电系统)领域等,使用所谓半导体工艺(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技术)开发出了非常小型的静电致动器。
此外,在MEMS领域等,已知有利用静电致动器的所谓MEMS开关。在这样的MEMS开关中,已知如下所述的结构:通过多个弹簧要素悬架膜体部,在开关的接通时提供吸合(pull in)电压,抵抗弹簧要素的弹簧力而将膜体部静电吸引于电极部,在开关的断开时提供释放(pull out)电压,通过弹簧要素的弹簧力使膜体部从电极部脱离。
在这里,静电驱动型的MEMS开关,一般吸合电压高,例如为20V(伏特)。因此,在将MEMS开关用于便携电话机等便携系统的情况下,需要升压电路。在此情况下,升压电路的芯片面积大而且消耗电流也多,所以对于便携系统不利。进而,在升压电路中产生的噪音也有可能引起无线电路的误工作。
在此情况下,如果减小弹簧要素的刚性,则能够降低吸合电压。但是,如果仅减小弹簧要素的刚性,则变得容易产生膜体部与电极部保持接触而不分离的不良状况,即所谓的粘连不良。此外,如果降低吸合电压,则使膜体部与电极部接触的力、即接触力会变弱。其结果,开关的接触电阻有可能增加。
这样的问题不仅关于有接点型的MEMS开关而存在,而且关于用于高频电路的可变电容等也同样存在。即,如果为了降低吸合电压而仅减小弹簧要素的刚性,则变得容易产生粘连不良。此外,由于接触力变弱,所以有可能不能得到大的电容比。
因此,提出有如下所述的技术:通过刚性不同的多个弹簧要素悬架膜体部,在接通时从设置有刚性低的弹簧要素的一侧的膜体部分进行静电吸引,在断开时从设置有刚性高的弹簧要素的一侧的膜体部分脱离(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没有进行关于在吸引开始时以小的力将膜体部吸引到电极部的考虑,吸引开始时的工作有可能变得不稳定。
此外,由于在呈矩形形状的膜体部的短边侧设置弹簧要素,所以在相对的弹簧要素之间膜体部变得容易挠曲。因此,有可能在开关的断开时膜体部挠曲从而膜体部的一部分变得不能从电极部离开等脱离时的工作变得不稳定。
【专利文献1】特开2007-356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具备:设置在基板上的电极部;与所述电极部相对而设置的导电性的膜体部;设置于所述导电性的膜体部的第1周边部的、支撑所述膜体部的多个第1加载部;以及设置在与所述第1周边部相对的第2周边部的、支撑所述膜体部的多个第2加载部。并且,构成为,通过对所述电极部设定预定值的电压,所述电极与所述导电性的膜体部接触或者脱离;在所述多个第1加载部的各个之间以及在所述第2加载部的各个之间,其刚性相互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的示意图,(a)是示意俯视图,(b)是(a)中的A-A之间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的示意立体图,(a)是用于例示膜体部和加载部的示意立体图,(b)是(a)中的B部的示意放大图。
图3(a)、(b)是用于对设置有孔部的情况的效果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的作用的示意曲线图。
图5(a)~(e)是用于例示比较例的静电致动器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例示静电致动器的驱动特性的示意曲线图。
图7(a)~(c)是用于对其他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例示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的稳定性的示意曲线图。
图9(a)、(b)是用于表示环境温度变为200℃时的形态的示意图。
图10(a)、(b)是用于对加载部的材料的结构进行例示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的制造方法进行例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另外,在各图中,对于同样的结构要素赋予同一符号,并适宜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图中的箭头X、Y、Z表示互相正交的方向。
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静电致动器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4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