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78289.7 申请日: 2010-12-08
公开(公告)号: CN102532082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陈国良;陆秀宏;杨静玉;包雪飞;王立辉;苏专专;张相海;戴文;吴春福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药科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11/04 分类号: C07D311/04;C07D405/06;C07D407/06;A61K31/352;A61K31/4433;A61P35/02;A61P35/00;A61P39/06
代理公司: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代理人: 李宇彤
地址: 110016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甲基 吡喃类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最开始是1973年由印度德里大学的 B.S.Bajwa、Pyare Lal Khaanna和T.R.Seshadri 从补骨脂的种子中提取到的(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3, 12: 15-19.和Curr. Sci, 1971, 40: 505.),通过采用石油醚和乙醇依次提取得到了一系列的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如化合物 (1-3) ,不过当时他们并未对他们提取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只是对他们作了全合成的研究。

     

(1)                             (2)

         

(3)                                (4)

后来陆陆续续有关于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报道,如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化合物4为ATP敏感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和心肌缺血药物,其优点在于降压的同时对心肌有直接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心肌缺氧对细胞的损伤,化合物4的K+-ATP通道开启EC50达到7.9μM(CN101296731A.和CN101296925A),著名科学家K C Nicolaou 等通过组合化学的方法合成了大量的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采用牛的心电子传递粒将这些化合物对NADH和辅酶Q10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的体外抑制活性进行高通量筛选,多数目标化合物对NADH和辅酶Q10氧化还原酶复合体显示出良好的抑制活性,美国Emory大学的Van Meir Erwin进一步测试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该类化合物通过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对白血病细胞系、肺癌细胞系、结肠癌细胞系、乳腺癌细胞系以及黑质瘤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hemistry & Biology, 2000, 7(12): 979-992.和WO006184)。

在此基础上,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多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等生物活性,能用于制备抗癌药,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些高效、低毒的具有抗癌、抗氧化、消除自由基及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的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本发明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

其中R’为H,C1-6的烷基;R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环或芳杂环。

其合成反应流程如下:

(E)-1-(5-羟基-2,2-二甲基-2H-色原烯-6-基)-3-(萘-2-基)丙-2--1-酮(LXH-SYP-1)为例,具体步骤为:

(1) 制备3-氯-3-甲基-1-丁炔(Ⅰ)

2-甲基-丁-3-炔-2醇与浓盐酸在催化剂氯化钙的作用下,氯代得到3-氯-3-甲基-1-丁炔

(2) 制备2-羟基-4-(2-甲基丁-3-炔-2-氧基)苯乙酮 (Ⅱ)

2,4-二羟基苯乙酮与3-氯-3-甲基-1-丁炔在合适的溶剂中,在催化剂KI和固体碱如氢氧化钠(钾)、碳酸钠(钾)等的作用下,缩合得到2-羟基-4-(2-甲基丁-3-炔-2-氧基)苯乙酮 (Ⅱ)

(3) 制备1-(5-羟基-2,2--2H-色原烯-6-基)苯乙酮 (Ⅲ)

2-羟基-4-(2-甲基丁-3-炔-2-氧基)苯乙酮在二苯醚等高沸点溶剂中回流环合得到1-(5-羟基-2,2--2H-色原烯-6-基)苯乙酮 (Ⅲ)

(4) 制备目标化合物2,2-二甲基苯并吡喃类化合物LXH-SYP-1(Ⅳ)

1-(5-羟基-2,2-二-2H-色原烯-6-基)乙酮与β-萘甲醛在浓硫酸催化下缩合得到目标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药科大学,未经沈阳药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2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