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9428.8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5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发明(设计)人: | 敬科举;谢友坪;卢英华;凌雪萍;姚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P13/22 | 分类号: | C12P13/22;C12R1/19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陈永秀;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体流加 发酵 生产 色氨酸 方法 | ||
1.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菌种筛选:取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菌(E.coli K12W3110)ATCC 27325菌液,用已灭过菌的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稀释103~106倍后涂布于LB平板,于35~37℃培养18~30h;从LB平板中挑选单菌落涂布于新的LB平板,于35~37℃再培养18~30h,将得到的单菌落用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振荡稀释,然后涂布于新的LB平板,于35~37℃培养18~30h后得到菌层,用LB培养基洗下菌层,然后将菌液加入到无菌保种管,按1∶1比例加入40%的无菌甘油后于-20℃保存备用;
2)一级摇瓶种子:将步骤1)得到的菌液以0.1%~1%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一级种子培养基的摇瓶中,于35~37℃,以150~250rpm培养10~20h;
3)二级发酵罐种子:将步骤2)得到的一级摇瓶种子以1%~1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二级种子培养基的种子罐中,控制风量6~12L/min,转速300~500rpm,温度35~37℃,罐压0.05~0.08MPa,pH值通过氨水控制在6.5~7.0,培养10~20h;
4)发酵培养:将步骤3)得到的二级发酵罐种子以1%~1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有发酵培养基的发酵罐中发酵,控制风量15~30L/min,转速300~700rpm,温度35~37℃,罐压0.05~0.08MPa,pH值通过氨水控制在6.5~7.0;流加葡萄糖浓度为500~600g/L,采用低糖补料的方法,维持溶氧在10%~30%,同时在菌体进入对数期时开始流加浓度为200~300g/L的邻氨基苯甲酸,初始流加速度为0.1~0.3g/L/h,之后逐渐增大,至发酵结束时流加速度为0.6~0.8g/L/h,发酵周期30~40h,产物L-色氨酸产量40~50g/L,邻氨基苯甲酸转化量6~8g/L,糖酸转化率20%~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1)中,所述LB培养基的组成为酵母粉5g/L,胰蛋白胨10g/L,氯化钠10g/L,琼脂15~20g/L,盐酸四环素10~100mg/L,灭菌前pH值7.2~7.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所述一级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磷酸氢二钾15~30g/L,酵母粉10~20g/L,磷酸二氢钾6~18g/L,硫酸铵2~10g/L,七水硫酸镁1~5g/L,葡萄糖20~40g/L,盐酸四环素10~100mg/L,灭菌前pH值7.2~7.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3)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磷酸氢二钾2~8g/L,酵母粉1~5g/L,七水硫酸镁1~5g/L,硫酸铵1~5g/L,柠檬酸三钠二水物1~5g/L,葡萄糖20~50g/L。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体流加发酵生产L-色氨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磷酸氢二钾5~15g/L,酵母粉1~5g/L,七水硫酸镁1~5g/L,硫酸铵1~5g/L,柠檬酸1~5g/L,硫酸亚铁50~200mg/L,葡萄糖10~30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942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