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喹喔啉双N-氧化物衍生物配体及其在促进铜催化C-O偶联反应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1917.7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艺;蒋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41/52 | 分类号: | C07D241/52;C07C43/275;C07C41/01;C07C233/24;C07C205/38;C07C201/12;C07C69/78;C07C67/31;C07C49/84;C07C45/64;C07C43/263;C07C43/257;C07D215/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23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喹喔啉双 氧化物 衍生物 及其 促进 催化 反应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配体,具体地说是一种喹喔啉双N-氧化物衍生物配体及其在促进室温下铜催化C-O偶联反应的应用。
背景技术
二芳醚普遍存在于各种天然产物、高分子和药物活性化合物中[1,2]。由于传统的乌尔曼醚化反应需要较高的反应温度(125-220℃),化学计量量的铜催化剂和较长的反应时间,且收率较低,因此近年来许多探索直接、高效合成二芳醚的研究逐渐兴起[3]。采用钯、铜和铁等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在C-O偶联反应中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4-6]。由于钯催化剂的价格昂贵且对空气和湿度要求较高,因此钯催化法仅在小规模生产中应用。铜催化乌尔曼芳卤和酚/醇偶联反应被用来替代钯催化合成二芳醚反应。最近,有报道以1-萘甲酸、1,10-邻二氮杂菲、新亚铜试剂、三苯基膦、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原硅酸四乙酯、N,N-二甲甘氨酸、二亚胺配体、β-酮酯和联吡啶等作为铜催化乌尔曼偶联反应的配体。但这些配体具有价格高昂、反应时间长凳缺点。因此,十分有必要开发更高效、通用、温和的配体以提高铜催化C-O偶联反应在相对温和条件下的效率和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For reviews, see: a) Nicolaou, K. C.; Boddy, C. N. C.; Br?se, S. N.; Winssinger, Angew. Chem. Int. Ed. 1999, 38, 2096–2152; b) Blankenstein, J.; Zhu, J. Eur. J. Org. Chem. 2005, 1949–1964; c) Frlan, R.; Kikelj, D. Synthesis. 2006, 2271–2285; d) Theil, F. Angew. Chem., Int. Ed. 1999, 38, 2345–2347.
[2] See, for example: a) Nicolaou, K. C.; Boddy, C. N. C.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0451–10455; b) H. Deng, J. K. Jung, T. Liu, K.W. Kuntz, M. L. Snapper, A. H. Hoveyda, J. Am. Chem. Soc. 2003, 125, 9032–9034; c) Fotsch, C.; Sonnenberg, D. J.; Chen, N.; Hale, C.; Karbon, W.; Norman, M. H. J. Med. Chem. 2001, 44, 2344–2356; d) Boger, D. L.; Patane, M. A.; Zhou, J. J. Am. Chem. Soc. 1994, 116, 8544–8556; e) Atkinson, D. C.; Godfrey, K. E.; Myers, P. L.; Philips, N. C.; Stillings, M. R.; Welbourn, A. P. J. Med. Chem. 1983, 26, 1361–13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1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