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4338.8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4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希伟;陈贵海;俞佳;张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5/00 | 分类号: | G09B5/00;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移动 传感器 节点 无线 网络 实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科学实验平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研究的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实验都是基于静态节点的。但静态无线传感器网络(所有节点均为静止)不可避免地存在能量空洞、冗余覆盖和热点等问题。现有的很多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都引入了移动传感器节点,以解决上述问题。
现有的一些移动传感器节点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价格昂贵,移动速度慢,数据存储量小,以及外扩接口不丰富。有些移动传感器通过购买机器人小车,并外接一个传感器组成,使得通信和移动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无法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个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并实现一个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在该平台中移动节点与静态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移动节点在网络中自由行走,可收集静态节点的数据。此外移动节点可用于感知静态节点网络不能覆盖的区域的环境。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基于移动传感器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实验平台包括基于智能小车的移动传感器节点、静态无线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个人计算机系统;其中,
移动传感器节点包括以下子系统:
主控制子系统:包括微处理器Luminary LM3S1607、存储器、I/O驱动电路;
传感器子系统:连接各种传感器,起到了环境数据采集及处理的作用,把处理后的数据传送给主控制系统;
执行子系统:采用L298P电机驱动模块,由直流电机驱动机械传动结构完成方向轮移动;通信子系统,采用CHIPCON的CC2430通信模块,和静态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进行无线通信;电源管理子系统:采用9V/12V电源供电,使用电源适配器或者使用电池供电;经稳压器和供电管理模块分别产生3.3V和2.5V电源给各个功能模块供电,分别为:9V/12V给执行子系统供电;3.3V给通信子系统、传感器子系统供电;2.5V给主控制子系统供电;
静态无线传感器节点具有: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传感模块和电源供电模块;
汇聚节点接收移动传感器节点收集的数据;个人计算机系统完成无线网络模拟、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处理;移动传感器节点根据相关协议逐个收集静态节点的数据,或根据汇聚节点的要求执行环境感知任务。
其中:
移动传感器节点主芯片采用基于ARM Cortex M3的Luminary LM3S1607,具有高性能的32位处理能力。
通信子系统采用CHIPCON的CC2430,无线通信的物理层和MAC层基于IEEE802.15.4标准,上层基于ZigBee标准。
移动传感器节点包含2路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同时集成了双UART、I2C、双SPI、8 路12 位ADC外围部件接口,可外扩多个种类的传感器。
移动传感器节点根据汇聚节点指令收集静态节点的数据,移动传感器节点根据汇聚节点指令移动到指定位置感知环境。
所有节点均是可编程的,移动传感器节点采用μC/OS-II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内部通信协议的修改。
有益效果:本发明设计一个移动无线传感器节点,并实现一个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实现多种基于移动环境下的传感器网络实验,从而提高系统性能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验内容丰富。本发明可以用于不同环境下的移动传感器网络实验。例如模拟智能交通的实验或农业智能灌溉的实验。此外,本系统实现了嵌入式开发与传感器网络相结合,可用于传感器课程的教学实验。
2、系统开放。本发明公开了主控制系统、通信系统、传感系统等的功能原理图,方便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该进移动传感器节点。
3、系统配置灵活。移动传感器与静态传感器移植了操作系统,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编程方便,可组成多种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验平台拓扑结构图。
图2是移动传感器节点的体系结构图。
图3是电机驱动电路原理图。
图4是无线射频通讯电路设计原理图。
图5是Telosb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3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