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6459.6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2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荣;涂铭旌;张进;宋仲容;唐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L23/14 | 分类号: | C08L23/14;C08L83/04;C08L83/07;C08K13/02;C08K5/20;C08K5/098;C08K3/34;B29C47/9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内饰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汽车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得:
聚丙烯 70-90% 滑石粉 5-25%
耐划痕剂 0.1-7% 加工助剂 0.1-1%
稳定剂 0.05-0.8% 抗氧剂 0.1-2%
酸吸收剂 0.05-0.8% 色粉 0.1-7%;
所述耐划痕剂为分子量在60~100万范围内的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其中的纳米改性剂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硅氧烷为101系列甲基硅橡胶或110系列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所述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为三硅醇苯基倍半硅氧烷、三硅醇异丁基倍半硅氧烷或甲基丙烯酰氧基倍半硅氧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改性剂的重量占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重量的0.5-5wt%。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为共聚丙烯;所述加工助剂为脂肪酰胺;所述稳定剂为光稳定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助剂为硬脂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油酸酰胺或软质酸酰胺;所述稳定剂为三唑类光稳定剂、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取代丙烯腈类光稳定剂或草酰胺类光稳定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助剂为乙撑双硬脂酰胺;所述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或/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所述酸吸收剂为硬质酸钙或硬质酸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用量配比为聚丙烯70-75%,滑石粉15-20%,耐划痕剂2-5%,加工助剂0.5-1%,稳定剂0.2-0.5%,抗氧剂1-2%,酸吸收剂0.5-0.8%,色粉2-6%;所述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改性剂的重量占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重量的1-3 wt%。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原料用量配比为聚丙烯75%,滑石粉15%,耐划痕剂2%,加工助剂1%,稳定剂0.5%,抗氧剂2%,酸吸收剂0.5%,色粉4%;所述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中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改性剂的重量占纳米改性聚硅氧烷高分子弹性体重量的2.5 wt%。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 按上述配方中的配比称取上述聚丙烯、滑石粉、耐划痕剂、加工助剂、稳定剂、抗氧剂、酸吸收剂和色粉;
b. 将所述各原料放入高速混合机中进行充分混合;
c. 将混合充分的配混料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干燥,得成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为40:1,双螺杆挤出工作温度为一区130~200℃,二区140~220℃,三区150~220℃,四区160~220℃,五区160~280℃,螺杆转速在300-1000转/分钟,停留时间1~2分钟,压力为12~18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64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低温鞋底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四酚基乙烷环氧树脂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