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及免疫吸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8516.4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辉;陈香美;张利;孙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C07K19/00;C07K17/08;A61M1/38;A61F17/00;A61P7/08;A6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红蛋白 免疫 吸附剂 吸附 装置 | ||
1.一种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固相载体和与之偶联的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组成,所述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是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和抗原肽交联形成的复合物为免疫原所得到的多克隆抗体,所述抗原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5所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载体为树脂载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载体为D-380树脂载体。
4.以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作为吸附柱填料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
5.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导管、血泵、空气监测器和静脉夹;所述导管依次连接血泵、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空气检测器和静脉夹。
6.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的急救工具包,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导管、血泵、血管穿刺针、手套、敷料、碘伏和电池。
7.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中的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钥孔虫戚血蓝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5所示的抗原肽交联形成的复合物。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是按照步骤如下的制备方法制成的:
a.将所述树脂载体用乙醇浸泡2~4小时,反复洗涤后,稀盐酸浸泡30分钟,将树脂载体激活;
b.将所述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与激活的树脂载体混合,15rpm下旋转反应2小时,使抗体与载体交联;
c.反复洗去未与载体交联的抗体;
d.加入pH8.0的Tris缓冲液封闭过夜;
e.用PBS洗涤,0.02%g/mL的叠氮钠4℃存放。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是按照步骤如下的制备方法制成的:
a.将所述吸附柱填料用双蒸水浸泡24小时,置于双蒸水中成为吸附柱填料水悬液;
b.将层析柱垂直固定于架台,关闭层析柱下方出口,由上口灌入所述吸附柱填料水悬液;
c.吸附柱填料水悬液灌注完毕后,继续灌入双蒸水至液面到达层析柱的上口,插入柱芯至柱芯下端与填料上表面平齐,固定柱芯;
d.层析柱上口接恒流泵,放开下口,以2mL/min的流速冲洗;
e.反向冲洗多次至层析柱中无气泡;
f.改为正向冲洗,逐渐增加液相流速至20mL/min压柱;
g.重新调整柱芯深度至其下端与填料上表面平齐后固定,再以20mL/min的流速恒流压柱30分钟;
h.再调整柱芯深度至其下端与填料上表面平齐后固定,关闭下方出口,加入20vt%乙醇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51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