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及免疫吸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88516.4 | 申请日: | 201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67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建辉;陈香美;张利;孙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9/395 | 分类号: | A61K39/395;C07K19/00;C07K17/08;A61M1/38;A61F17/00;A61P7/08;A61P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程凤儒 |
地址: | 1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肌红蛋白 免疫 吸附剂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免疫吸附剂及含有该吸附剂的免疫吸附装置,特别是可应用于横纹肌溶解的现场急救的免疫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横纹肌溶解可以导致急性肾损伤,肌红蛋白是致病的关键蛋白,能够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清除血中的肌红蛋白,是治疗横纹肌溶解的有效方法。
肌红蛋白多肽链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形成一袋形空穴,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其水溶性较好,可经肾小球自由滤过。在异常增高时,通常采用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进行治疗。但传统的血液透析对肌红蛋白清除不足,而采用血液滤过,特别是高通量血滤可以达到较好的清除效果。但在特殊条件下,如地震、泥石流、战争、大型事故的现场,常因存在交通障碍、电力中断、供水设施破坏等,使血液透析等水电消耗量较大的治疗手段在灾难现场无法展开实施,从国际上几次大地震的文献报道,以及国内汶川大地震的实际抢救经验来看,许多伤员因为在现场没有能够展开的有效救治设施,而在转往后送途中或之后死亡。因此,开发能在灾害现场有效展开的救治模式,早期快速清除血液中高浓度的肌红蛋白,是救治的关键。
血浆分离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模式,但因为血浆处理量有限,总清除量不高。尝试直接对全血灌流吸附或双重血浆滤过吸附是很有前景的治疗模式。而在现场,全血灌流更加可行。它是一种基础的血液净化模式,利用吸附原理,将血液循环的毒素清除体外。它的体外循环相对简单,仅需要一个动力泵,容易建立,最适合在现场急救中应用。在适当情况下,甚至可以不用动力泵,靠伤员的动静脉压力差进行,更便于现场展开。
本发明立足于血液灌流的治疗模式,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吸附原理,构建免疫吸附装置,实现对肌红蛋白特异的吸附清除。关于肌红蛋白吸附清除的文献较少,Kuntsevich等对商品化的吸附器X-Sorb进行了肌红蛋白吸附测试,发现吸附率尚好,但该吸附器并非专为肌红蛋白设计,不能实现肌红蛋白特异性的清除,可能会影响其它血液成分。本研究提出以抗体为配基构建免疫吸附装置的肌红蛋白特异性清除方法,尚无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优良的对肌红蛋白特异性吸附清除作用的免疫吸附剂,以及含有该免疫吸附剂且大大减少对水电能源的依赖的、适用于横纹肌溶解的现场急救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它由固相载体和与之偶联的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组成,所述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为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和抗原肽交联形成的复合物为免疫原得到的多克隆抗体,所述抗原肽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5所示。
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中,所述固相载体为树脂载体。
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其中,所述固相载体为D-380树脂载体。
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作为吸附柱填料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
含有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装置,它还包括导管、血泵、空气监测器和静脉夹;所述导管依次连接血泵、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空气检测器和静脉夹。
含有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的急救工具包,它还包括:导管、血泵、血管穿刺针、手套、敷料、碘伏和电池。
一种用于制备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中的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它是由钥孔虫戚血蓝蛋白和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No.5所示的抗原肽交联形成的复合物。
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剂,是按照步骤如下的制备方法制成的:
a.将所述树脂载体用乙醇浸泡2~4小时,反复洗涤后,稀盐酸浸泡30分钟,将树脂载体激活;
b.将所述肌红蛋白多克隆抗体与激活的树脂载体混合,15rpm下旋转反应2小时,使抗体与载体交联;
c.反复洗去未与载体交联的抗体;
d.加入pH8.0的Tris缓冲液封闭过夜;
e.用PBS洗涤,0.02%g/mL的叠氮钠4℃存放。
如上所述的肌红蛋白免疫吸附柱,是按照步骤如下的制备方法制成的:
a.将所述吸附柱填料用双蒸水浸泡24小时,置于双蒸水中成为吸附柱填料水悬液;
b.将层析柱垂直固定于架台,关闭层析柱下方出口,由上口灌入所述吸附柱填料水悬液;
c.吸附柱填料水悬液灌注完毕后,继续灌入双蒸水至液面到达层析柱的上口,插入柱芯至柱芯下端与填料上表面平齐,固定柱芯;
d.层析柱上口接恒流泵,放开下口,以2mL/min的流速冲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85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