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的面包酵母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4171.3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戴和平;肖伟;张超;张敏;张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9 | 分类号: | C12N1/19;C12N15/09;C12R1/85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损伤 敏感性 面包 酵母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尤其涉及经过遗传基因改造的微生物对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监测。
背景技术
面包酵母是一种简单真核生物,单细胞,遗传改造操作简单,培养简便快速且环境友好,适合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中。目前在环境污染检测技术领域中,面包酵母作为一种简单真核生物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一些以面包酵母为模式生物的检测系统得到了发展。
我们在一种超高通透性的面包酵母(申请号为200910272505.2)的基础上,对酵母氧化损伤响应与修复基因的上游调控基因YAP1进行了敲除,获得了一株不仅可以对大分子量化学物有超高通透性、而且也对氧化损伤化学物高度敏感的酵母突变株。YAP1是一类在氧化应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调控因子,是一种b-zip (Basic leucine zipper)蛋白,为转录活化因子AP-1家族中的一员,调控着许多关键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在氧自由基胁迫下,YAP1蛋白会在细胞核中聚集,调控将近70多种基因的转录,其中包括与维持细胞中氧化还原环境的一系列蛋白,如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TRR), 过氧化氢酶 (CTT1),硫氧还蛋白 (TRX2),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 细胞色素c氧化酶 (CCP1) 和一系列与谷胱苷肽合成及循环有关基因 (GSH1, GTT1 and GPX2)的表达。因此在YAP1基因缺失后,可有效提高酵母细胞对氧化性损伤的敏感度,同时YAP1作为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DNA损伤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YAP1基因缺失的面包酵母也表现出了对许多非氧化性DNA损伤的敏感性。因此我们决定在超高通透性酵母的基础上,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敲除YAP1基因,建立一种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的面包酵母突变株,应用于环境污染中氧化型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检测。
基因敲除是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通过一定的途径使机体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的技术。通常意义上的基因敲除主要是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用设计的同源片段替代靶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由于面包酵母的全基因测序已经完成,所以可以根据目的基因的序列,设计同源基因序列,对目的基因进行敲除。本发明分析了酵母中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YAP1的作用,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在超高通透性面包酵母(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72505.2)的基础上,对YAP1基因进行敲除,大大提高了酵母对氧化损伤试剂的敏感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的面包酵母,该面包酵母是在超高通透性酵母(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72505.2)的基础上,具有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的新菌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氧化型遗传毒性致癌物。这种酵母突变株不仅对大分子量化学物有高度通透性、也对化学物的氧化损伤效应有高敏感性,用以提高环境化学污染物的DNA氧化损伤效应的检测灵敏度。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面包酵母的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在超高通透性面包酵母(专利申请号为200910272505.2)的基础上,敲除YAP1基因,获得缺失yap1cwp1cwp2pdr5snq2五基因的面包酵母。
一种对氧化损伤高敏感性面包酵母的制备方法为:提取面包酵母基因组DNA,通过特异性引物,以面包酵母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YAP1基因,构建得到yap1Δ:: hisG-URA3-hisG敲除组件,并将该组件转入超高通透性面包酵母,发生同源重组,通过筛选得到五基因缺失高敏感性的菌株。由于hisG序列之间的同源重组,URA3基因可被切除,URA3基因可继续做为选择性标记。再将携带URA3基因(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选择性标记的RNR3-LacZ基因融合质粒转入到yap1cwp1cwp2pdr5snq2五基因敲除面包酵母突变株中,得到可用于检测氧化型遗传毒性致癌物的高敏感性面包酵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