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硒豆芽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9760.0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0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坚;顾振新;张红;茅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五星禾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0 | 分类号: | 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豆芽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硒豆芽及其生产工艺,具体内容是利用大豆发芽进行硒的生物转化,以获得富含有机硒的豆芽产品;属于农产品深加工领域,也属于功能性食品生产领域。
背景技术
硒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元素或活性中心,尤其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重要组分,该酶能阻止生物体内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从而防止其对机体的膜系统及细胞结构的损坏。摄取适量的硒可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抵抗多种重金属元素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人体缺硒会引发克山病、大骨节病、肝坏死、生长迟缓、生殖障碍及HIV感染等多种疾病。然而,我国70%地区的居民从食物中摄入的硒通常不能满足人体的需求。为此,食品生产者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食品中硒的含量。研究表明,无机硒化合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食用过多时会造成人体的硒中毒;有机硒却则存在该缺点,且其生物利用率高于无机硒化合物。所以,在食物中富集有机硒具有普遍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
大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和脂肪,其中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大豆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钾、钠、钙、铁、磷等矿质元素。此外,大豆中含有的低聚糖、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物质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大豆发芽后,营养价值提高,且其中的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受到破坏,可改善其食用品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豆芽并不含有大量硒元素的问题,提供一种富硒豆芽的培育方法。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富硒豆芽的培育方法,大豆经挑选去杂、消毒后,用亚硒酸钠溶液浸泡,沥干水分,再以喷水培养的方式使大豆发芽值得富硒豆芽。
所述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消毒:大豆去除杂质和不饱满颗粒后,浸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5~1.0%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5~3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2)浸泡:将消毒后的大豆置于10~110mg/L亚硒酸钠溶液中浸泡,亚硒酸钠溶液体积与大豆质量比为1∶2.5,温度为15~36℃,浸泡时间2~12h;
(3)发芽:将大豆置于发芽箱中,于15~35℃恒温黑暗条件下培养,发芽时间为12~96h,期间每隔12h喷水一次以保持湿润;
(4)清洗、包装。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植物种子浸泡吸附亚硒酸钠,采用喷水培养的方式发芽,将大豆吸收的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富硒豆芽及其生产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大豆种子浸泡吸附无机硒,再经发芽过程将其转化为有机硒,克服了以往报道的采用喷淋亚硒酸钠溶液发芽富硒,造成亚硒酸钠随水流入环境中的缺点,因而本生产方法的环境无污染;
(2)大豆发芽后,其营养价值提高,且其中的脂肪氧化酶、胰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的破坏,使其食用品质得到改善;
(3)本发明生产富硒豆芽的工艺科学、方法简单、操作简便,具有投资少、成本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亚硒酸钠浓度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2为亚硒酸钠浓度对豆芽总硒含量的影响曲线图;
图3为浸泡时间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4为浸泡时间对豆芽总硒含量的影响曲线图;
图5为浸泡温度对豆芽发芽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6为浸泡温度对豆芽总硒含量的影响曲线图;
图7为发芽温度对大豆发芽率的影响曲线图;
图8为发芽温度对豆芽总硒含量的影响曲线图;
图9为发芽过程中大豆芽长及有机硒转化率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1)Na2SeO3浓度的影响
分别设置Na2SeO3溶液浓度为10、30、50、70、90和110mg/L,于25℃的恒温条件下浸泡6h,取出、沥干后于25℃的恒温条件下喷水培养,培养24h和96h时取样,测定其发芽率及总硒含量。由结果(附图1、2)可知,大豆24h发芽率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升高先不变后降低,总硒含量逐渐升高。
(2)浸泡时间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五星禾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五星禾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97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