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合装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0100.X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6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李政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44 | 分类号: | B65B35/44;B65B35/56;B65B35/38;B65B43/52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合 装箱 系统 | ||
1.一种整合装箱系统,该整合装箱系统固设于流水线(2)上方,其特征在于:整合装箱系统包括机架(1)、转向抓杯系统、立杯装置、装箱装置和包装箱输送带(6),以使用方向为基准,机架(1)固定定位于流水线(2)上方,其中:
转向抓杯系统包括定位架(31)、旋转动力装置、旋转体(32)、第一气管(33)、第二气管(34)、抓杯吸盘(35)、纵向升降装置(36)、抓杯水平调节装置(37)、抓杯滑轨(38)和承载框架(39),抓杯滑轨(38)轴向垂直流水线(2)运动方向固设于机架(1)上,定位架(31)沿抓杯滑轨(38)轴向能够滑动定位于抓杯滑轨(38)上,抓杯水平调节装置(37)的运动端与定位架(31)固连,抓杯水平调节装置(37)的固定端固设于机架(1)上,纵向升降装置(36)的固定端固设于定位架(31)上,纵向升降装置(36)的运动端下端与承载框架(39)固连,若干旋转体(32)呈线性排列能够转动设置于承载框架(39)上,一对旋转动力装置沿旋转体(32)排列方向相向对称设于承载框架(39)两侧,该对旋转动力装置分别能够带动相临的旋转体(32)发生反向旋转,第一、二气管分别间隔固设于旋转体(32)下方,第一、二气管下端均设有抓杯吸盘(35),其中第一气管(33)长度小于第二气管(34)长度设定值,第二气管(34)长度能够自动调节;
立杯装置包括第一、二输送线(41、42)和倒杯装置(43),第一、二输送线(41、42)上分别设有同方向循环运动的第一、二输送带(411、421),第一、二输送带(411、421)在平行其输送面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光滑连续直线带,第一输送带(411)位于第二输送带(421)上方,倒杯装置(43)为一段圆弧形壳体管道,倒杯装置(43)上端开口与第一输送带(411)靠近第二输送带(421)的一端相切衔接,倒杯装置(43)下端开口位于第二输送带(421)靠近第一输送带(411)一端上方,并朝向第二输送带(421)上端面,倒杯装置(43)下端开口与第二输送带(421)上端面相距设定距离;
装箱装置包括固定架(51)、托盘(52)、装箱滑轨(53)、纵向调节装置(54)和装箱水平调节装置(55),装箱滑轨(53)轴向垂直流水线(2)运动方向固设于机架(1)上,固定架(51)沿装箱滑轨(53)轴向能够滑动定位于装箱滑轨(53)上,装箱水平调节装置(55)的运动端与固定架(51)固连,装箱水平调节装置(55)的固定端相对装箱滑轨(53)位置固定设于流水线(2)上方,纵向调节装置(54)的固定端固设于固定架(51)上,纵向调节装置(54)的运动端下端与至少一个托盘(52)固连,纵向调节装置(54)的运动端行程可调节,托盘(52)下端设有若干奶杯吸盘(56);
包装箱输送带(6)能够沿流水线(2)运动方向循环运动设于机架(1)上;
若干立杯装置平行排列固设于机架(1)上,立杯装置的第一输送带(411)的运动方向垂直流水线(2)的运动方向,转向抓杯系统的抓杯滑轨(38)覆盖位于若干第一输送带(411)上方,且其旋转体(32)与若干立杯装置的第一输送带(411)位置一一对应,装箱装置的装箱滑轨(53)覆盖位于若干立杯装置的第二输送带(421)上方,且其托盘(52)下方的奶杯吸盘(56)与立杯装置的第二输送带(421)位置对应,装箱装置的装箱滑轨(53)覆盖位于包装箱输送带(6)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装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转向抓杯系统、立杯装置、装箱装置和包装箱输送带(6)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应分布于机架(1)位于流水线(2)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装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纵向调节装置(54)的运动端行程可调节的结构为:设有行程调节气缸(57),该行程调节气缸(57)的缸体固设于固定架(51)上,该行程调节气缸(57)的活塞杆水平运动,其远离缸体的一端能够紧顶纵向调节装置(54)的运动端侧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装箱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装箱装置的托盘(52)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布置于垂直固定架(51)运动方向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澳昆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010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浓度乳化液废水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联卡衬扣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