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1320.4 | 申请日: | 2010-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徐竞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姚娟英 |
地址: | 3158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拟 汽车 关门 门锁 负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MPV在国内市场的汽车份额在逐年上升,而MPV车一般都配有单滑门或双滑门机构,另外,电动滑门也是越来越普及。
现有的电动滑门结构在门上都有密封条,而电动滑门在关门过程中,当密封条接触到车身时,密封条会受到一个反向弹力,锁柱对门锁棘轮产生一个拉力。现有的对密封条关门弹力拉动门锁的耐久性试验均直接放在车身上做,这样导致诸多不便利:
1、做试验时的车身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各种门锁对应的车身也不一样,购买不方便,成本也较高。
2、车身本身空间比较大,门锁环境试验等要求均需要模拟功能,这样做试验就需要比较大的空间并且对场地要求就会比较高。
3、电动滑门的结构比较复杂,各种车门结构以及门锁结构也不一样,把整套门锁系统装配到车门上就比较繁琐,并且对门锁进行拆卸调整也不方便,因此降低了试验的效率,大大增加了试验人员的劳动力。
因此传统的电动滑门耐久性测试系统不但成本高、使用复杂,而且也耗时较多,占用了大量的劳力和资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模拟汽车滑门关闭时门锁负载力的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竖直间隔地设置在底板上的固定安装板和门锁安装板,其中所述固定安装板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直线导轨和驱动负载安装板沿该直线导轨运动的动力源,在所述负载安装板上固定有横向设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滑块,且该负载安装板与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负载弹簧,所述滑块外侧还固定有锁柱安装板,锁柱就安装在所述锁柱安装板上,而所述门锁安装板上则安装有与该锁柱相对应的门锁。通过这样的模拟装置,可以将在车身上进行的门锁耐久性试验转移到实验台上,不但节省了成本,而且简化了实验的步骤,缩短了产品研发的周期。
为了使所述锁柱相对于门锁的运动方向可控,所述负载安装板的一端固定有弹簧安装块,另一端设有与所述负载安装板垂直并且竖直设置的负载过渡板,所述导轨位于该弹簧安装块和负载过渡板之间,所述负载安装板通过该弹簧安装块与负载弹簧相连,所述动力源通过所述的负载过渡板与所述负载安装板相连。。
优选地,为了方便给门锁和锁柱施加推力和拉力,所述弹簧安装块上具有负载挂钩,所述负载挂钩供所述负载弹簧的一端挂设,所述负载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到所述锁柱安装板的挂钩上。
优选地,为了便于控制施加给锁柱和门锁的力,所述动力源为汽缸,所述汽缸的汽缸推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负载过渡板上。
为了控制锁柱的运动范围,在所述负载过渡板外侧的所述固定安装板上固定有一竖直设置的限位块。
为了能够读取负载安装板的行程更精确地控制汽缸施加的力,所述直线导轨上方设有显示所述负载安装板行程的刻度卡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成功地将汽车滑门关闭时门锁负载力的测试系统从车身上转移到了实验台上,方便了试验工作,这样不但减少了试验经费,而且改善了试验的操作性,同时还具有简化试验步骤,缩短产品研发周期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装置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去掉门锁安装板及门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装置的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模拟汽车滑门关门时门锁负载力的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一底板19,竖直固定在底板19上的门锁安装板1和固定安装板20,并且门锁安装板1和固定安装板20相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在固定安装板20上固定有一横向的直线导轨7,所述直线导轨7上装有负载安装板10,所述负载安装板10可以在直线导轨7上沿着直线导轨7横向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13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