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季戊四醇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2943.3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杨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3/13 | 分类号: | C07C43/13;C07C41/30;C07C31/24;C07C29/38;C07C53/06;C07C51/41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9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季戊四醇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季戊四醇的合成方法,具体是以甲醛、乙醛在液体碱催化作用下,合成双季戊四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季戊四醇是一种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可以用于制造高档耐温润滑油脂,高档树脂及透明光聚合成材料,阻燃材料,是聚乙烯,聚氯乙烯优良的无毒添加剂,使之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抗老化性能。
目前,双季戊四醇是全球紧缺的一种优良无毒环保新材料的原料,全球年产量不足1万吨,主要集中在欧美、中国、日本等国,现中国产量占一半以上,产品供不应求。
经检索:
专利02136076.6:将乙醛与甲醛的混合溶液、强碱溶液采用滴加的方式加入碱金属催化剂、季戊四醇和水的混合物中,于15-80度反应1-15小时后收集双季戊四醇。
专利03150941.X,在反应釜中预加碱性盐催化剂溶液和单季戊四醇底料,然后分别连续地向反应釜里滴加摩尔比为4.0-6.0∶1的甲醛、乙醛溶液,通过阶段升温缩合生成双季戊四醇反应液,然后经萃取结晶分离催化剂,醇法重结晶分离双季戊四醇成品。
专利200710037512.5,将乙醛与甲醛的混合溶液加入水和催化剂的混合物中,进行缩合反应,然后滤出催化剂,再加入碱溶液,得到双季戊四醇和三季戊四醇,然后收集分离。
专利200910172347.3,是将部分甲醛作为底料,然后同时加入乙醛和氢氧化钠,剩余甲醛在乙醛投料三分之一后加入,然后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缩合反应,然后从反应液中依次分离出三季戊四醇、单季戊四醇和双季戊四醇。
上述专利涉及双季戊四醇生产方法中,虽然双季戊四醇得率提高了,但三季、多季的产量也增多了,三季、多季是很细、很粘、很难分离的多元醇,普通的分离方法无法将三季戊四醇分离出去。即使分离去三季戊四醇,得出的双季产品也纯度低、色度差,很难达到质量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季戊四醇的合成方法,解决现有合成双季戊四醇的方法合成率低,分离复杂,产品质量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季戊四醇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的原料配比:按甲醛、乙醛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4.1-4.2∶1∶1.1-1.2计量配制原料溶液;
(2)、缩合底料的配制:将全部的甲醛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总量的三分之一加入缩合釜中,混合搅拌均匀后作为缩合底料,并控制缩合釜内温度为0-2℃;
(3)、缩合反应:将全部乙醛溶液、剩余的氢氧化钠溶液,在5.8-6.2小时内同时匀速滴入缩合底料中,滴加过程中,控制缩合釜内温度为0-5℃,终点温度≤5℃,滴加结束后,在0-5℃进行缩合反应1.8-2.2小时;
(4)、反应结束后,用甲酸中和至反应液的PH值为6.5-7.0;
(5)、分离双季戊四醇粗品:将中和后的反应液经脱醛、脱醇脱除甲醛和甲醇,然后再将脱醛后的反应液经蒸发、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得双季戊四醇粗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有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双季戊四醇粗品加水加热溶解并用活性炭脱色,过滤得双季戊四醇结晶液,在结晶液中加入强酸,然后经冷却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干燥,得双季戊四醇。
所述的反应步骤(5)中结晶、分离双季戊四醇粗品后的结晶母液经二级蒸发、结晶、烘干,得单季戊四醇,然后二级蒸发、结晶后的结晶母液去甲酸钠蒸发,离心得甲酸钠。
所述的甲醛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0-15%;所述的乙醛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8-32%;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13-17%。
所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选用氢氧化钾溶液替代;所述的控制缩合釜内温度的方法选用冷冻盐水夹套处理的方法。
本发明主要的反应方程式为:
双季戊四醇
本发明的分布反应方程式为?
a、单季戊四醇的分布反应方程式:
HCHO+CH3CHO→HOCH2-CH2CHO;
HOCH2-CH2CHO+HCHO→CH(CH2OH)2CHO
CH(CH2OH)2CHO+HCHO→C(CH2OH)3C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防护型抽油机控制柜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的同轴电缆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