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甜玉米品质优化选择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05724.0 申请日: 2010-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2144474A 公开(公告)日: 2011-08-10
发明(设计)人: 铁双贵;齐建双;岳润清;朱卫红;王延召;卢彩霞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G7/00;A01H1/02;A23L1/10
代理公司: 郑州大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代理人: 樊羿
地址: 450002 河南***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甜玉米 品质 优化 选择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粮食品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甜玉米品质优化选择方法。

背景技术

甜玉米以其丰富的营养以及甜、粘、嫩、香等特点,在国外市场上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进一步加工升值,其种植效益是普通玉米的2~4倍,经济效益显著。如美国甜玉米附加值可以达到300~400%,转化增值更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膳食结构上表现在由温饱型到营养型、健康型转变,甜玉米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由于用途的特殊性,甜玉米市场对品质要求极高,不但要求营养价值高,而且要求皮薄、渣少、口感好、保质期长,加工商品外观好等,使得生产上应用的甜玉米品种既要产量高又要品质优良。因为产量是种植和加工效益的有力保障,而品质是提升甜玉米产品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甜玉米育种在我国起步较晚,甜玉米育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甜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杂种优势群单一,(2)甜玉米综合性状差,品质差、产量低、抗性弱、适应性窄、生产风险大等缺点;(3)育种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广性状基因结合困难,甜玉米在低水平徘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鲜食玉米育种初期并没有统一的品质标,由育种者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和经验掌握。在评价法上,多数是通过品尝来确定品系或品种的好坏。曾孟潜将鲜食玉米的品质指标划分成5项,并根据重要程度给出分值,依得分高低对甜(糯)玉米品种作评价。农业部颁布甜玉米行业标准(NY/T523-2002)以后,标准评价方法开始在我国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普遍采用,评分标准复杂,在实际育种中应用较少。所以甜玉米育种仅依靠行业标准和质量检测部门进行粗脂肪、粗淀粉、赖氨酸、可溶性总糖、支链淀粉等含量检测的品质结果,难以选育出达到特用玉米的市场要求的优良品种,而且检测费用高,需要样品量大,育种材料浪费多。缺乏一套完备实用的甜玉米品质优化选择技术体系,快速选育高产与优质结合的高配合力优良自交系,提升我国甜玉米育种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切实有效的甜玉米品质优化选择选育自交系的方法,以有利于甜玉米优良品种的培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甜玉米品质优化选择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穗行选择依据:根据甜玉米的种皮的厚度是由数量遗传控制的、在后代中呈现正态分布的规律,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主要选择目标是选择种皮薄的甜玉米材料,然后将超甜玉米材料在播种时按穗行单行种播种,管理、收获、考种、品尝。

(2)材料和播种:选择回交转育稳定的甜玉米近等基因系,按穗行单行播种,行长4m、行距0.60m、株距0.20m。

(3)套袋授粉:在玉米吐丝前将雌穗套住,在盛花期的同一天,每行选择5穗吐丝2~5天的雌穗自交。

具体方法是:用纸袋取3~5株同穗行植株的花粉,混在一起,然后对套袋果穗进行授粉。同一天授粉保证了所有品尝鲜穗的采收期基本一致,而采用混粉授粉就使得人工授粉穗和大田生产穗的口感更接近。田间记载抽雄、吐丝、授粉时间。

(4)取样和田间调查:授粉后21~23天进行取样,一般在授粉后20d开始每天观察穗部的形状,用手挤破籽粒,以种皮开始有一定硬度,不会太嫩为宜,也可以取下籽粒咀嚼品尝,感觉甜度和皮厚,选择最佳采收期。取样前逐行调查鲜穗大小、均匀程度、苞叶长短及整体农艺性状,选择穗中等以上大小、大小均匀、苞叶较长、整体农艺性状优良的穗行。以上外观性状选择的具体标准见表1。

(5)室内考种:调查单穗外观性状,包括穗型、籽粒饱满、籽粒大小、凸尖、粒色、粒深等性状,选择穗型美观、大小一致、适宜鲜食或加工;籽粒排列整齐、饱满、中等大小以上籽粒;无秃尖、无色差、色泽光亮;粒深好、出籽率高的穗行。具体选择、评价标准见表1。

(6)品尝:在高压锅内蒸煮后切段,组织3名专业人员和不少于3名的非专业人员同时进行品尝评定,对每个材料逐项打分,内容为:皮厚薄、甜度、风味和综合口感四项指标均采用十分制;异味仅有“有和无”两个档次;色泽是将籽粒颜色(黄色)由浅到深,分为1、3、5、7、9五个档次,5代表普通玉米正常黄色籽粒。具体选择、评价标准见表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