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低碳醇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6350.4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7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梅;陈革新;赵培庆;姚彩兰;高国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C29/145 | 分类号: | C07C29/145;C07C31/12;C07C31/125;C07C31/135;C07C35/12;C07C35/205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低碳醇 生产 方法 | ||
1.一种中低碳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首先,将加氢催化剂装入固定床反应器中,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活化;在通入一定流速、一定比例的氢气与惰性气体混合气体的同时,按一定的升温速率升温至其活化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催化剂充分活化,然后通惰性气体降至反应温度或室温;加氢催化剂为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或负载型金属催化剂;
其次,原料酮与氢气以一定的配比、在液相或气相状态下,连续通过装有上述活化后催化剂的反应器,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空速操作条件下,被加氢生成相应的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为CuO-ZnO-Al2O3或CuO-SiO2;负载金属催化剂为Ni/SiO2或Pd/Al2O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物性参数比表面积为50~150m2/g、孔容积为0.2~0.6cm3/g、平均孔直径为5~16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程序升温方法活化催化剂,即先按一定速率升温至其活化温度,再在该活化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对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升温速率为1.0~5.5℃/min;对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升温速率2.0~7.5℃/min。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活化温度为150~250℃;对于负载金属催化剂,活化温度为180~280℃。
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升温至活化温度后的保持时间为3~8小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加氢催化剂活化过程中通入一定比例的氢气与惰性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氦气、甲烷、二氧化碳或乙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混合气体的氢气含量为30~80v/v%,空速为1000~3000h-1;对于负载金属催化剂,混合气体的氢气含量为50~90v/v%,空速为1500~3500h-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酮为丁酮、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基甲乙酮、甲基辛基甲酮或环十二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酮加氢反应的温度为80~150℃,绝对压力为0.8~1.2MPa,进料氢气与酮的摩尔比为0.8~3.0∶1,进料液体空速为0.5~1.5h-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35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基配置结构
- 下一篇:分离四氢呋喃、醋酸乙酯和甲苯混合溶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