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7541.2 | 申请日: | 2010-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龙;马知才;张淳;王健;陈新军;王传妹;金晓海;夏志翔;王礼来;徐志强;潘志锋;黄健;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4H17/0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 分离 组合式 | ||
1.一种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置有动力源(11)的一主障架(1)、一对彼此对应的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一对同样彼此对应的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和一对主网障(4),主障架(1)的左端以卧置状态设置有一第一作用缸(12)和一与第一作用缸(12)的设置方向相反的同样为卧置的并且对应于第一作用缸(12)下方的第二作用缸(13),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设在主障架(1)的左端,其中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位于主障架(1)的左端的一侧并且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12)连接,而另一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位于主障架(1)的左端的另一侧,并且与所述的第二作用缸(13)连接,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设在主障架(1)的右端,其中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位于主障架(1)的右端的一侧,而另一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位于主障架(1)的右端的另一侧,在主障架(1)的右端设置有彼此的作用方向相反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14),所述的一对主网障(4)中的其中一个主网障(4)配置在主障架(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14)中的其中一个主网障驱动机构(14)铰接,并且还与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中的其中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枢轴连接,而一对主网障(4)中的另一个主网障(4)配置在主障架(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与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14)中的另一个主网障驱动机构(14)连接,并且还与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中的另一个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枢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源(11)包括发电机组(111)和油泵(112),油泵(112)与发电机组(111)配合,并且发电机组(111)和油泵(112)共同地配设在主障架(1)的左端,所述的第一、第二作用缸(12、13)均为油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14)各包括第三作用缸(141)、驱动臂(142)、推杆(143)和驱动臂座(144),第三作用缸(141)固定在所述的主障架(1)上,并且位于主障架(1)的下部,该第三作用缸(141)的作用缸活塞柱(1411)与驱动臂(142)的中部枢轴连接,驱动臂(142)的一端与驱动臂座(144)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推杆(143)的一端枢轴连接,而推杆(14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主网障(4)朝向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的一端铰接,驱动臂座(144)固定在主障架(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障架(1)的左端固设有一具有上横梁容腔(151)的上横梁(15)和固设有一具有下横梁容腔(161)的下横梁(16),所述的第一作用缸(12)位于上横梁容腔(151)内,该第一作用缸(12)的第一作用缸柱(121)朝向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中的其中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所述的第二作用缸(13)位于下横梁容腔(161)内,该第二作用缸(13)的第二作用缸柱(131)朝向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中的另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并且在主障架(1)左端的两侧下部各固设有一主网障前托臂(17),而在右端的两侧下部各固设有一主网障后托臂(18),所述的主网障(4)支承在主网障前托臂(17)和主网障后托臂(18)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与车辆自动分离的组合式网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外套管(21)、第一内套管(22)、第四作用缸(23)和活动梁(24),第一内套管(22)与第一外套管(21)的第一外套管腔(211)滑动配合,第四作用缸(23)的缸体通过第一销轴(232)铰接于第一外套管腔(211)内,该第四作用缸(23)的第一活塞柱(231)与第一内套管(22)连接,活动梁(24)的一端与第一外套管(21)固定,另一端探入所述的上横梁容腔(151)内,并且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柱(12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75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器件和发光器件封装
- 下一篇:全自动高炉除尘风机变频节能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