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4801.9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正弦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10 | 分类号: | G01M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伺服系统 转动惯量 辨识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是一个高端技术产品,在宇航、军事、机器人以及精密数控机床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作为执行机构的交流伺服系统,与其它机电装置相比,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快速响应、调速范围宽和低速扭矩大的优点。现有的交流伺服驱动系统近似动态结构图如图1所示,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交流伺服系统性能受负载扰动及转动惯量的影响较大,尤其是转动惯量对伺服系统性能影响较大,又由于转动惯量是难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所以转动惯量的辨识精度尤其重要,现有技术提供的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具体包括:对伺服系统进行加减速运动,得到此段时间内的系统输出转矩和电机平均转速,由系统输出转矩得到伺服系统平均转矩,在根据电机平均转速、伺服系统平均转矩和系统加减速运行的总时间,得到惯量的值。
按照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提供的辨识方法仅考虑到了平均转矩、平均转速和加减速运行的总时间,根据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可知,在转动惯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系统的粘滞系数,由于现有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并没有考虑粘滞系统,所以该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的辨识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未考虑系统的粘滞系数而导致的转动惯量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的辨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一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一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二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二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根据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与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的差值计算得到转动惯量;所述第一变速阶段与所述第二变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一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一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二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二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转动惯量识别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与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的差值计算得到转动惯量;所述第一变速阶段与所述第二变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第一变速阶段和第二变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所以在根据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与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的差值进行转动惯量计算时,可以有效的消除粘滞系数的影响,所以其具有转动惯量辨识准确,精度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交流伺服系统近似动态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的辨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交流伺服系统惯量辨识过程电流与转速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转动惯量的识别及参数整定控制框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交流伺服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交流伺服系统的转动惯量的辨识方法,该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21、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一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一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一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S22、在交流伺服系统的第二变速阶段中,获取第二变速阶段的时间、速度变化值和平均转矩,得到第二变速阶段运动方程;
S23、根据第一阶段运动方程与第二阶段运动方程的差值计算得到转动惯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变速阶段与第二变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变速阶段与第二变速阶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具体可以包括:第一变速阶段和第二变速阶段均为匀变速运动(匀加速或匀减速),且第一变速阶段的起始速度与第二变速阶段的截止速度相同,第一变速阶段的截止速度与第二变速阶段的起始速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正弦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正弦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8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三轴试验传压固体预装机构及方法
- 下一篇:四通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