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细胞DNA文库及其构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9688.3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4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芝;郜赵伟;卓著;韩旭;张秀清;杨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40B40/02 | 分类号: | C40B40/02;C40B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罗瑶 |
地址: | 518083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胞 dna 文库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细胞DNA文库的构建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细胞DNA文库。
背景技术
表观遗传学是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引起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组蛋白修饰(Histone modification)和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表观遗传的两种主要形式。组蛋白是染色体基本结构单位,其末端可发生多种修饰作用从而引起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并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DNA甲基化则是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被修饰碱基介导的DNA空间结构的变化,引起相关基因的沉默或表达。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修饰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共同发挥调节作用,并通过拮抗或协同等多种方式相互联系,形成表观遗传作用网络。通过组蛋白化学修饰的形式来确定特定的基因组区域在特定时间的表达情况及其它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为组蛋白密码(Jenuwein Tand Allis C,Translating the histone code.Science,2001,293:1074;Cosgrove Mand Wolberger C,How does the histone code work?Biochemistry and CellBiology,2005,83:468-476.)。对组蛋白密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组蛋白修饰模式对染色体结构及基因表达的调控。
组蛋白修饰生物学定义为在不同催化酶的作用下,如组蛋白甲基化酶、组蛋白乙酰化酶等在组蛋白的N-末端或C-末端添加不同的化学基团的过程。组蛋白的修饰作用是可逆的,主要包括甲基化(methylation)、乙酰化(acetylation)、泛素化(ubiquitination)、磷酸化(phosphorylation)等四种修饰方式(Strahl B and Allis C,The language of covalent histone modifications.Nature,2000,403:41-45.)四种修饰作用中,以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研究最为广泛与深入。泛素化修饰主要发生在组蛋白H2A、H2B的赖氨酸残基上,包括单泛素化(monoubiquitous)和多泛素化(ployubiquitous)两种形式,在细胞周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并且与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密切相关(Shukla A,Chaurasia P and Bhaumik SR,Histone methylation and ubiquitination with theircross-talk and roles in gene expression and stability.Cell Mol Life Sci,2009,66:1419-1433;Agus D,Matthew C and Matthew S,A modified cross talkbetween histone H2BK123 ubquitination and H3K79 methylation.JBC,2010.)。磷酸化修饰主要发生在组蛋白的丝氨酸(Ser)残基上,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甲基化和乙酰化修饰主要发生在组蛋白H3、H4的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残基上。其中甲基化修饰又包括单甲基化(monomethylation)、双甲基化(dimethylation)和三甲基化(trimethylation)三种形式,主要起到相关基因表达的激活或抑制作用(Rice JC and Allis CD,Histone methylationversus histone acetylation:new insights into epigenetic regulation.Curr Opin CellBiol,2001,13:263-27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未经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9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倾角层状非煤固体矿床采矿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梯厅门自动关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