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2187.0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4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gan 发光二极管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技术领域,特别是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GaN基材料是最常用的制备LED芯片的方法,GaN LED制备的各种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冷光源、显色指数高、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和工作寿命长等突出优点。GaN主要在蓝宝石衬底、SiC衬底、Si衬底上外延生长,其中宝石衬底为主流,外延层包括N-GaN,MQW,P-GaN。芯片制作工艺主要包含刻蚀,透明电极制作,金属电极制作,钝化层的制作,然后研磨减薄,划片、裂片。
现有技术中,LED芯片制作技术的主要流程为:外延,然后是前制程,包括台面刻蚀,透明电极制作,金属电极制作,钝化层的制作,之后是后制程,包括研磨,划片,裂片。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1355118A的《光学复合膜作电极的GaN功率型LED的制作方法》。在这个流程中,可能会增加一些工艺,比如侧壁腐蚀技术,见台湾第I270223号专利、美国第6849524号专利、美国第5631190号专利等。总体上,现有技术中的LED芯片制作技术都采用先做电极,然后研磨的顺序,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它采取先研磨后做电极的工艺流程,可以有效提高发光二极管的亮度。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
一种GaN基发光二极管的制作方法,它的方法步骤为:
①在蓝宝石衬底上外延氮化镓层,氮化镓层包含N-GaN层、有源层和P-GaN层;
②研磨减薄蓝宝石衬底;
③在氮化镓层表面采用电子束蒸发设备蒸镀ITO薄膜;
④在器件表面涂胶、曝光和显影形成掩蔽层,用ITO刻蚀液刻蚀出N型电极区域的ITO,然后采用ICP设备刻蚀出N型电极区域,去除光刻胶,在N2气氛中退火;
⑤用PECVD蒸镀SiO2钝化层;
⑥在器件表面涂胶、曝光和显影形成掩蔽层,用BOE腐蚀SiO2钝化层(5),用电子束蒸发设备蒸镀金属电极,剥离去胶,形成P-GaN层上的金属电极一与N-GaN上的金属电极二,然后在N2气氛中退火;
⑦在器件上表面涂胶、曝光和显影形成掩蔽层,用ICP刻蚀工艺刻蚀切割道,该刻蚀深度位置可以位于GaN外延层位置,可以位于蓝宝石衬底的上表面,也可以位于蓝宝石内的位置;
⑧在蓝宝石衬底底面进行激光划片,产生熔渣碎屑;
⑨将蓝宝石衬底的底面向上放置于ICP设备中,进行ICP刻蚀,清除熔渣碎屑;
⑩最后进行裂片,形成单个发光二极管芯片。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蓝宝石衬底的厚度研磨减薄至120微米至300微米。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刻蚀出N型电极区域后,器件在N2气氛中退火的温度为500℃~600℃。
在上述制作方法中,所述形成金属电极一与金属电极二后,器件在300℃的N2气氛中退火10分钟。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法,采用的工艺流程为外延生长、研磨减薄、电极制作、划片和裂片。本发明主要特点为先研磨减薄,然后制作电极,能使发光二极管亮度提高1%-1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至图10为本发明的方法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制作GaN基发光二极管的方法步骤为:
①参看图1,在蓝宝石衬底1上外延氮化镓层2,氮化镓层2包含N-GaN层、有源层和P-GaN层;
②参看图2,研磨减薄蓝宝石衬底1的厚度至120微米至300微米;
③参看图3,在氮化镓层2表面采用电子束蒸发设备蒸镀ITO薄膜3;
④参看图4,在器件表面涂胶、曝光和显影形成掩蔽层,用ITO刻蚀液刻蚀出N型电极区域的ITO,然后采用ICP设备刻蚀出N型电极区域4,去除光刻胶,在温度为500℃~600℃的N2气氛中退火;
⑤参看图5,用PECVD蒸镀SiO2钝化层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1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