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防肠道病毒71型感染的基因重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22743.4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毕胜利;陈斯勇;伊瑶;贾志远;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锐金立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125 | 分类号: | A61K39/125;A61K39/395;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11130 | 代理人: | 王为 |
地址: | 10220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防 肠道病毒 71 感染 基因 重组 疫苗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领域,涉及一种疫苗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感染所致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性疾病等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基因重组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手足口病是由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引起的,现已成为危害婴幼儿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传染病。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引起。感染EV71和Cox.A16所引起的临床症状难于区别。感染EV71常常并发严重神经炎症,包括病毒性脑膜炎,脑炎,以及类似小儿麻痹的瘫痪,引起的肺水肿、肺出血经常导致婴幼儿快速死亡。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通常为36天。病人常在口中发现疮,手掌、脚底出现皮肤红疹。有些病例,主要是小于3岁的婴幼儿,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短期发烧后突然恶化,并快速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药物可防止手足口病。
自1974年首次报道EV71以来,EV71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多次爆发流行。近10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猖獗,不仅发病人数多,而且死亡病例多。中国大陆地区于1981年由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此后北京、山东、广东等十几个省份均有本病爆发流行的报道。2007年山东临沂等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流行,发病39606例,死亡14例。根据最新的疫情监测结果显示,截至5月16日,2010年全国累计报告病例553263例,发病率41.66/10万,重症7993例,死亡335例;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365630例)相比,增加51.32%。自2008年5月2日起,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丙类传染病管理。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ox.A16一般和EV71相伴流行,在流行过程中,考虑到Cox.A16多导致无症状感染,可能在流行中所占实际比例更高。2008年安徽阜阳手足口病疫情发生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病例标本的实验室检 测结果显示,在582个手足口病例阳性标本中,EV71占54.5%,Cox.A16占17.4%。2010年全国31个省份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14650例,其中EV71阳性7867例(53.70%),CoxA16阳性4579例(31.26/%),其它肠道病毒阳性2204例(15.04%)。在7993例重症病例中,3249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其中86.21%为EV71感染,3.76%为CoxA16感染,10.03%为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35例死亡病例中,256例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其中EV71感染239例,CoxA16感染2例,其他肠道病毒感染15例。
由EV71或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反复爆发可能是新的基因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所致。对1970~2004年全球EV71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显示,EV71病毒分为3个基因型,即A,B,C型,8个基因亚型,即B1-B4和C1-C4亚型。对1983年~2003年福岛地区(Fukushima,Japan)Cox.A16分离株进行遗传重建显示,Cox.A16分离株形成了3个不同的遗传簇(A,B,C)。近几年从中国大陆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标本中分分离到的EV71病毒主要为C4亚型,Cox.A16病毒主要为C型。
EV71和Cox.A16病毒颗粒均为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结结构,无包膜和突起。病毒粒子的衣壳由60个亚单位构成,后者又是由4种衣壳蛋白(VP1-VP4)拼装成的五聚体样结构。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而VP4包埋在病毒外壳的内侧。EV71和Cox.A16病毒基因组均为7400~7420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基因组中仅有一个开放读码框,编码含约2190~2200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为5’和3’-非编码区(UTRs),在其3’-UTRs区的末端含有一个长度可变的poly-A。多聚蛋白可进一步水解成P1、P2、P3前体蛋白。P1前体蛋白编码VP1、VP2、VP3、VP4病毒外壳蛋白;P2和P3前体蛋白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锐金立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锐金立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27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息发送/接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压电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