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瑞匹坦固体分散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4215.2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5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亮;张来芳;方晓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31/5377;A61K47/38;A61P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瑞匹坦 固体 分散 组合 | ||
1.一种阿瑞匹坦固体分散组合物,所述的阿瑞匹坦固体分散组合物中含有阿瑞匹坦和至少一种水溶性聚合物,阿瑞匹坦以固体状态在水溶性聚合物中均匀分散,水溶性聚合物为Tg值或熔点大于50℃的水溶性聚合物。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为Tg值或熔点为50℃~250℃的水溶性聚合物。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为Tg值或熔点为80℃~200℃的水溶性聚合物。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为Tg值或熔点为90℃~180℃的水溶性聚合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乙二醇、44/14、E100、聚氧乙烯、泊洛沙姆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选自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均聚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是N-乙烯基吡咯烷酮与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水溶性聚合物是共聚维酮S630和/或共聚维酮VA64。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阿瑞匹坦优选以晶体形式存在。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XRD图谱在晶面距d值约为4.38±0.24.28±0.24.18±0.2处有衍射峰。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XRD图谱在晶面距d值约为6.97±0.25.26±0.25.13±0.25.02±0.24.88±0.24.38±0.24.28±0.24.18±0.23.87±0.23.76±0.23.70±0.23.57±0.2处有衍射峰。
12.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XRD图谱在晶面距d值约为6.97±0.25.45±0.25.26±0.25.13±0.25.02±0.24.88±0.24.55±0.24.38±0.24.28±0.24.18±0.24.03±0.23.87±0.23.76±0.23.70±0.23.64±0.23.57±0.23.33±0.2处有衍射峰。
13.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阿瑞匹坦与水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5~10。
14.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阿瑞匹坦与水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5~5。
15.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阿瑞匹坦与水溶性聚合物的质量比为1∶0.8~1.5。
16.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体外溶出特征是:在15分钟时,阿瑞匹坦累积释放至少60%,30分钟时,累积释放至少80%。
17.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体外溶出特征是:15分钟时,阿瑞匹坦累积释放至少70%,30分钟时,累积释放至少90%。
18.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固体分散组合物,其体外溶出特征是:15分钟时,阿瑞匹坦累积释放至少80%,30分钟时,累积释放至少90%。
19.一种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阿瑞匹坦固体分散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20.权利要求19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载体是填充剂、崩解剂和润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42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咖啡聚酯多功能纤维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腕戴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