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SD-95/nNOS解偶联剂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9026093.4 | 申请日: | 2010-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17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飞;殷晓佳;江珂;孙旭;许贯虹;胡琴;都述虎;周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22/14 | 分类号: | C08F222/14;C08F220/56;C08F226/06;C08J9/26;B01J20/28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sd 95 nnos 解偶联剂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PSD-95/nNOS解偶联剂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分子印迹聚 合物。利用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识别具有PSD-95/nNOS解偶联作用的化合 物。
二、背景技术
脑缺血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过 度激活,通过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 合成的一氧化氮的病理性释放是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元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突 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在此通路中扮演了 重要角色。在脑缺血情况下,NMDA受体过度激活,形成NMDA/PSD-95/nNOS 复合物,病理性释放NO,与超氧负离子(O2-)反应产生毒性更强的过氧亚硝酸 盐阴离子(ONOO-),导致神经元的损伤。由于NMDA受体、PSD-95、nNOS 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作用,抑制其功能可能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PSD-95/nNOS 的解偶联,可以在不影响NMDA受体、PSD-95、nNOS功能的前提下抑制NO 的病理性释放。文献报道4-N-(2-羟基-3,5-二氯苄基)氨基水杨酸(化合物1), 6-N-(2-羟基-3,5-二氯苄基)氨基苯并三氮唑(化合物2),具有明确的 PSD-95/nNOS解偶联作用(中国专利200910025698.1;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09,158,494-506)。黄芩苷能够与PSD-95结合,可能具有 PSD-95/nNOS解偶联作用(Phytomedicine 2004,11:277-284)。化合物1、化合物
2、黄芩苷元的化学结构:
化合物1 化合物2 黄芩苷元
PSD-95/nNOS解偶联剂的活性评价可以采用核磁共振的方法,该方法需要 分别获得PSD-95以及nNOS,通过测定其给药前后核磁共振N-H相关谱的变化, 判断目标化合物与PSD-95的结合情况;或者采用采用免疫共沉淀法,考察小鼠 MCAO条件下,给药组与空白组nNOS与PSD95结合强度增强程度的差异。两 种方法均费时费力,难以快速简便的分子印记聚合物具有强特异性和高选择性, 可以作为人工抗体,高通量快速筛选目标化合物。天然产物中,许多有效成分往 往因为含量低微而被漏筛或者难以纯化,利用分子印记聚合物可以将一些含量很 低的化合物直接从粗提物中提取出来。
三、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识别 PSD-95/nNOS解偶联功能的化合物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分子印迹 聚合物能够识别具有PSD-95/nNOS解偶联作用的化合物,可用于高通量快速筛 选PSD-95/nNOS解偶联目标化合物,也能够识别具有PSD-95/nNOS解偶联作用 的天然产物。
技术方案:一种PSD-95/nNOS解偶联剂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方法,其制备 步骤为: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按1∶1-1∶8的摩尔比溶解到含有交联剂、引发剂 的乙腈溶液中,制备成混合液,交联剂在乙腈中的浓度为20mmol/L-80mmol/L, 引发剂在乙腈中的浓度0.1g/L-1g/L;将混合液密封后,采用加热搅拌的方式聚 合反应生成粉末状聚合物,聚合反应温度为50-70℃,反应时间为12-24h;将粉 末状聚合物加入甲醇和三乙胺的混合溶液中进行超声处理,去除模板分子,离心 后将粉末状聚合物加入甲醇中超声处理,去除三乙胺;将上述处理得到的聚合物 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至衡重,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
所述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优选为1∶4。
所述交联剂在乙腈中的浓度优选为80mmol/L。
所述引发剂在乙腈中的浓度优选为0.8g/L。
所述模板分子为6-N-(2-羟基-3,5-二氯苄基)氨基苯并三氮唑或者4-N- (2-羟基-3,5-二氯苄基)氨基水杨酸。
所述功能单体为4-乙烯吡啶、2-乙烯吡啶或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混 合物。
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9026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