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005607.6 | 申请日: | 2010-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9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侯铁信;吴畏;张汉运;白龙;王明辉;徐智;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国测诺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F15B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徐乐慧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被动 偏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风力发电机组中的偏航系统,尤其是指一种能吸收机舱摆动产生的能量的双回路油管路的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传统的小型风力发电机组中通常采用尾舵自然对风,但这种对风方式不能满足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应用要求。在大型风力发电机组中,通常采用主动偏航方式,主动偏航方式是通过采用偏航动力机构进行强制对风,对风完成后投入偏航制动系统,使机舱和塔筒之间形成刚性耦合。由于主动偏航控制系统本身的测量误差及执行机构存在的调节误差和死区,在强制对风完成后,往往会存在实际偏航方向与风速方向存在小角度偏差,同时由于风速不稳定且分布不均,造成机舱及叶轮产生低频的小幅度摆动,这个摆动产生的转矩会传递至塔筒,并通过塔筒的扭转来吸收摆动产生的能量,这种低频周期性的载荷会产生塔筒的疲劳损害,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抵抗这种载荷对塔筒造成的影响,需要加大塔筒的直径并增加塔筒筒壁的厚度,造成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风力发电机组对风精确、尽可能最小化塔筒直径及筒壁厚度且成本低的双回路油管路的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其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被动偏航,该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包括有油泵、油箱、能工作于马达工况与油泵工况的可逆式的油马达以及连通于油马达与油箱之间、油马达与油泵之间的双回路油管,油泵位于所述油箱内。
双回路油管包括连通于油马达与油泵之间的第一油管、连通于油马达与油箱之间的第二油管和第四油管,以及连通第一油管与第二油管的第三油管;油马达具有连接油马达下侧油口的第一进油口单向阀与第一出油口单向阀及连接油马达上侧油口的第二进油口单向阀与第二出油口单向阀。
第一油管上设置有三位四通电磁阀与两位两通电磁阀,第一油管位于三位四通电磁阀与油马达之间的部分分为上腔第一油管与下腔第一油管,其中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上腔油路油口通过上腔第一油管连接油马达的下侧油口,三位四通电磁阀的下腔油路油口通过下腔第一油管连接油马达的上侧油口,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三个油口通过第一油管上的两位两通电磁阀连通至油泵的输出端油管;第二油管上依次设置有节流阀、两位两通电磁阀、散热器及滤油器,其中滤油器设置在靠近油箱的一侧,第二油管通过第一出油口单向阀连接油马达的下侧油口,同时第二油管并通过第二出油口单向阀连接油马达的上侧油口,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个油口通过第三油管连通至第二油管上的两位两通电磁阀与散热器之间,第四油管通过第一进油口单向阀连接油马达的下侧油口,同时第四油管并通过第二进油口单向阀连接油马达的上侧油口。
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三个油口和第四个油口之间连接有用以实现无负荷状况下的油泵出口压力卸载的第一卸载阀,三位四通电磁阀的第四个油口与油泵的输出端油管之间还连接有用以实现无负荷状况下的油泵出口压力卸载的第二卸载阀,油马达的第一出油口单向阀与第二出油口单向阀还通过能实现被动偏航消能状态下油马达出口压力卸载的第三卸载阀连通至油箱。
油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有小齿轮,该小齿轮与风力发电机组的偏航齿圈的内齿啮合,且油马达的输出轴与风力发电机组的机舱底盘通过连杆连接。
借由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可以在强制对风完成后采用自然对风来消除主动偏航控制系统的测量误差,通过节流阀产生的压差来消耗由于摆动产生的能量,可以达到避免摆动对塔筒造成疲劳损害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小塔筒的直径和筒壁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型被动偏航系统的实施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能达到的功能,现配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国测诺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国测诺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056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布式存储摄像机
- 下一篇:无版数码印刷机压辊平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