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020039306.5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92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夏勇军;张哲;胡刚;尹项根;董永德;陈德树;张侃君;邓星;叶庞琪;陈卫;汪鹏;刘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0 | 分类号: | H02J3/00;H02G7/20;G01R3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77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双回 输电 线路 物理 模型 | ||
1.一种同杆并架双回输电线路物理模型,采用i、k分别表示两回线的六相线路A、B、C、D、E和F中的任一相,且i不等于k,公共阻抗为Mmin、互补偿阻抗为Zik和每条输电线路自补偿阻抗为Zi,输电线路自阻抗、各相间互阻抗、等值地线自阻抗及等值地线和输电线的互感都由大地回路对自阻抗、互阻抗的等值深度和大地电阻表示,对于分裂的输电导线通过等值半径表示,地线的互感影响归算于各相自阻抗和各相间互阻抗,其特征为:
在A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18)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A(24)、第三至第五互感器(3、4、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E(25)、ZAF(26)串联;
在B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19)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B(27)、第六和七互感器(6、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B(28)、ZBD(29)、ZBF(30)串联;
在C相线路中,第一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0)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C(31)、第八至十互感器(8、9、10)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C(32)、ZBC(33)串联;
在D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I组(23)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D(35)、第十一至第十三互感器(11、12、13)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AD(36)、ZCD(37)串联;
在E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I组(22)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E(38)、第十四至第十五互感器(14、15)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E(39)、ZBE(40)、ZCE(41)串联;
在F相线路中,第二零序互感器的第I组(21)原方依次与自补偿阻抗ZF(42)、第十六至第十七互感器(16、17)的原方、互补偿阻抗ZDF(43)、ZEF(44)、ZCF(45)串联;
第三互感器(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B(28)并联;
第四互感器(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C(32)并联;
第五互感器(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D(36)并联;
第六互感器(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C(33)并联;
第七互感器(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E(40)并联;
第八互感器(8)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D(37)并联;
第九互感器(9)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E(41)并联;
第十互感器(10)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CF(45)并联;
第十一互感器(11)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E(39)并联;
第十二互感器(12)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DF(43)并联;
第十三互感器(13)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D(29)并联;
第十四互感器(14)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EF(44)并联;
第十五互感器(15)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E(25)并联;
第十六互感器(16)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AF(26)并联;
第十七互感器(17)的副方与互补偿阻抗ZBF(30)并联;
第一零序互感器(1)与第二零序互感器(2)的副方并联后,首端为物理模型地线(46)的首端,末端和公共阻抗Mmin(34)串联;
第一、第二零序互感器(1、2)和第一至第十七互感器(1~17)的同名端都在同一侧,且变比均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未经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03930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用高倍聚光光热互补装置
- 下一篇:管壁有针孔线凹槽的塑胶穿线直管或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