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钢菜刀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9693.1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9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苗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苗青 |
主分类号: | B26B9/00 | 分类号: | B26B9/00;B26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11325 | 代理人: | 张岱 |
地址: | 135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菜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菜刀。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菜刀有很多种,制刀厂在制造菜刀时,所有的钢有两大类,一是马氏体不锈钢,二是高碳钢。上述两种钢均需要淬火工序。淬火时,为求得更高的马氏体组织。制刀厂在淬火工艺过程中,采用的是表面淬火技术。通用的方法是将刀的表面快速达到淬火温度在表面喷水或再快速成将达到淬火温度的刀刃置入水中,或油中迅速取出来,并取名叫水声淬火法。用来使刀具表面和刀刃的刃口具有极高的硬度,又能保证刀具内部的韧性和塑性。使刀具不至发裂纹而造成废品。这样的制刀技术制造出来的菜刀,在使用中,经多次磨刀后,菜刀皮表和它的刃口上那层硬性高的硬层被磨掉后,菜刀刃口的锋利程度就会逐渐减退。再继续使用,就会经常出钝刃、卷刃的现象,需要经常不断的磨菜刀的刃口。一直到菜刀废弃。这种制刀技术对我国日益短缺的能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菜刀刃口不易磨损的复合钢菜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钢菜刀,包括刀身部分和刀刃部分,其中,在所述的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和刀刃部分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固接层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的刀刃部分为高速钢制成。
其中,所述的刀身部分采用不锈钢制成。
其中,在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设有连接凸起,在所述的刀刃部分的上端面对应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刀身部分的连接凸起设置在刀刃部分的连接凹槽内。
其中,在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设有连接凹槽,在所述的刀刃部分的上端面对应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的刀刃部分连接凸起设置在刀身部分的连接凹槽内。
其中,所述连接凹槽的横截面为V字形,所述连接凸起横截面为与连接凹槽相应的V字形。
其中,所述的刀身部分和刀刃部分的高度比为7∶3。
上述结构中,将不锈钢与高速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由于高速钢淬透性极好,用它制成的刀刃部分具有硬度好、耐磨性好的特点,这样既保证的刀身部分不易生锈且易与加工,又保证了刀刃的刃口锋利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剖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钢菜刀,包括刀身部分1和刀刃部分2,其中,在所述的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和刀刃部分的上端面之间通过固接层3固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的刀刃部分为高速钢制成,刀刃部分采用高速钢后,其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耐磨损,且磨后较为锋利。
上述的刀身部分可以采用其它金属材料,最好采用不锈钢制成。这样便于加工,且不易生锈。上述的固接层3可以采用银焊钎料、焊丝等焊料通过焊接将刀身部分1和刀刃部分2固接在一起。当然,如果可能的话,也可采用粘接剂粘接。
在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设有连接凸起,在所述的刀刃部分的上端面对应设有连接凹槽,所述刀身部分的连接凸起设置在刀刃部分的连接凹槽内。相反的,也可以在所述的刀身部分下端面设有连接凹槽,在所述的刀刃部分的上端面对应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的刀刃部分连接凸起设置在刀身部分的连接凹槽内。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连接凹槽的横截面和连接凸起横截面为V字形。当然,上述连接凹槽的横截面和连接凸起横截面还可以为矩形、圆形或燕尾形等,只要便于的将刀身部分和刀刃部分连接在一起,但是这种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均是设置在刀的长度方向上,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还可以如图4所示,将连接凸起和连接凹槽设置在刀的宽度方向上。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苗青,未经苗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9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